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地铁上的设计模式】--行为型模式:访问者模式

访问者模式(Visitor Pattern)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能够将算法与数据结构分离,使得算法可以独立于数据结构进行变化。它在不改变数据结构的前提下,定义了作用于数据结构中各个元素的新操作,即“访问者”,使得新增操作更加简单。访问者模式中,数据结构和操作是分开的,因此当需要新增一种操作时,只需增加相应的访问者即可,无需修改数据结构的代码,从而降低了系统的耦合度。 在访问者模式中,数据结构中的每个元素都有一个accept方法,它接收一个访问者作为参数,从而实现访问者对该元素的操作。访问者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双重分派”,即先根据被访问者的类型来选择合适的访问者,再根据访问者的类型来调用合适的访问方法。 优点: 1.访问者模式能够在不改变原有数据结构的前提下,增加新的操作。 2.访问者模式将数据结构与操作分离,增加新的操作时,不会影响其他的操作。 3.访问者模式符合开闭原则。

02

【设计模式】趣说访问者模式,颇有些无奈之举

老实说,在实际编程中,访问者设计模式应用的并不多,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因为它的主要使用场景并不多。 那么肯定会有人问,访问者模式的主要使用场景是什么呢?继续往下看便知。 新闻联播看多了之后 首先要说的是,设计模式中的“访问者”和现实生活中的“访问者”其本质是一回事。虽然设计模式中的不太熟悉,但现实生活中的再熟悉不过了。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多次提到过,有时站在现实生活的角度看待某些技术点反而会更容易看清楚,那照例还是从生活中的事情说起吧。 说起访问者,我能够想到最高大上的,莫过于国家领导人的国事访问。以中方访问美方来说吧,这里面的大致内容(我猜)应该是这样的: 中方专机什么时间在哪个机场降落,美方派谁在机场迎接,然后就是欢迎仪式和欢迎晚宴,接着就是会见哪些人,开哪些会议,签署哪些文件,参观哪些地方等等,最后就是结束访问启程回国。 当然这些内容肯定是双方外交部门都提前沟通好的。但是仍然是在美方的安排下一步一步进行,因为我们是作为访客的身份,人家是东道主,要尽地主之谊的。(虽然老美不是什么好东西) 比如人家安排的吃牛排,那我们就吃吧。我们总不能要求他们改成“主席套餐”吧,再说他们的厨师也搞定啊。 等到老美的总统来我们国家访问的时候,他们就成了访客了,我们就是东道主,整体就得由我们来安排。让他喝稀饭他就不能吃大米,不喜欢吃就晚上自己回酒店泡方便面,哈哈哈哈。 如果把这个事情抽象一下就是,一方在另一方的安排下,逐步有序的做一些事情。 自己想体验的话就来个这吧 国事访问这事啊离我们太遥远了,那就再看个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吧。没错,就是旅游。无论是国内游还是出境游,其实差别不大,大致内容应该是这样的: 先报好旅行社,在指定的时间乘坐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后,会有一辆大巴车拉着我们,按照行程开始去景点,去吃饭,去酒店等等。 我们什么都不用操心,跟着走就行了,因为旅行社和导游都安排好了。再说了,即我们使有意见,导游也不会听我们的。 颇令人讨厌的可能就是逛购物店了,但是没办法,因为协议已经签了。我们有义务进购物店,听相关人员讲解,想买的就买,不想买的随便看看,但是不能提前出去。 其实还有更坑的,那就是导游在大巴车上强行收费,说些很难听的话,甚至骂人/威胁。尤其是在境外,他们觉得此生很难再见面,有时话说的特别难听。 所以整个行程下来,既有高兴的时候,也有心烦的时候。导游给我们讲解当地历史的时候,觉得他是“好人”,领我们进购物店时,又觉得他是“坏人”。 其实都不是,他是“工人”,一个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人。一个需要养家糊口的人,跟我们没啥区别。我是不是很善解人意啊。 如果把这个事情也抽象一下就是,必须按照既定的规则走完所有事项,如果对某个事项关心,那就积极的去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如果对某个事项不关心,那就默默的跟随即可,什么都不用做,但是不准离开。 做一个善于思考总结的人 我想说的是既然报团游有如此多的问题,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报团,而不选自由行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以出境游来说,当你达到国外,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很多事情的推进会特别艰难。 当然也可以提前研究攻略,制定好路线,订好酒店机票等。但是旅游主要是想放松一下,为了出国一周,在家看三个月攻略,岂不是更累吗? 总结一下,当你对所要做的事情完全不了解,而且想要了解的话需花费很大的精力时,只能选择第三方给出的方案,虽然明知里面可能会有坑。 对于像国事访问的,因为有许多礼仪礼节或规则约束需要遵守,所以一般也都听从东道主的安排。 虽然出访和旅游这两件事的本质完全不一样,但是他们的宏观进行模式却基本一致。 到此我们已经讲了两件事,两个特点,两个原因。请仔细体会下。看起来有点让人不爽,但又颇有些无奈。 这两件事都是站在“访问者”的立场来说的,下面从多角度来看下。 从一个具体的示例说起 假如小明在北京工作多年,对北京非常熟悉。他的朋友小白来找他玩,而且是第一次来北京,打算去一些有名的景点。 在这件事中,小明就是东道主,小白就是访客。其实就是一方带另一方参观嘛。 站在东道主的角度,他要安排访客参观景点,所以是这样的:

01

在旅行中带你探索访问者模式

老实说,在实际编程中,访问者设计模式应用的并不多,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因为它的主要使用场景并不多。 那么肯定会有人问,访问者模式的主要使用场景是什么呢?继续往下看便知。 新闻联播看多了之后 首先要说的是,设计模式中的“访问者”和现实生活中的“访问者”其本质是一回事。虽然设计模式中的不太熟悉,但现实生活中的再熟悉不过了。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多次提到过,有时站在现实生活的角度看待某些技术点反而会更容易看清楚,那照例还是从生活中的事情说起吧。 说起访问者,我能够想到最高大上的,莫过于国家领导人的国事访问。以中方访问美方来说吧,这里面的大致内容(我猜)应该是这样的: 中方专机什么时间在哪个机场降落,美方派谁在机场迎接,然后就是欢迎仪式和欢迎晚宴,接着就是会见哪些人,开哪些会议,签署哪些文件,参观哪些地方等等,最后就是结束访问启程回国。 当然这些内容肯定是双方外交部门都提前沟通好的。但是仍然是在美方的安排下一步一步进行,因为我们是作为访客的身份,人家是东道主,要尽地主之谊的。(虽然老美不是什么好东西) 比如人家安排的吃牛排,那我们就吃吧。我们总不能要求他们改成“主席套餐”吧,再说他们的厨师也搞定啊。 等到老美的总统来我们国家访问的时候,他们就成了访客了,我们就是东道主,整体就得由我们来安排。让他喝稀饭他就不能吃大米,不喜欢吃就晚上自己回酒店泡方便面,哈哈哈哈。 如果把这个事情抽象一下就是,一方在另一方的安排下,逐步有序的做一些事情。 自己想体验的话就来个这吧 国事访问这事啊离我们太遥远了,那就再看个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吧。没错,就是旅游。无论是国内游还是出境游,其实差别不大,大致内容应该是这样的: 先报好旅行社,在指定的时间乘坐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后,会有一辆大巴车拉着我们,按照行程开始去景点,去吃饭,去酒店等等。 我们什么都不用操心,跟着走就行了,因为旅行社和导游都安排好了。再说了,即我们使有意见,导游也不会听我们的。 颇令人讨厌的可能就是逛购物店了,但是没办法,因为协议已经签了。我们有义务进购物店,听相关人员讲解,想买的就买,不想买的随便看看,但是不能提前出去。 其实还有更坑的,那就是导游在大巴车上强行收费,说些很难听的话,甚至骂人/威胁。尤其是在境外,他们觉得此生很难再见面,有时话说的特别难听。 所以整个行程下来,既有高兴的时候,也有心烦的时候。导游给我们讲解当地历史的时候,觉得他是“好人”,领我们进购物店时,又觉得他是“坏人”。 其实都不是,他是“工人”,一个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人。一个需要养家糊口的人,跟我们没啥区别。我是不是很善解人意啊。 如果把这个事情也抽象一下就是,必须按照既定的规则走完所有事项,如果对某个事项关心,那就积极的去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如果对某个事项不关心,那就默默的跟随即可,什么都不用做,但是不准离开。 做一个善于思考总结的人 我想说的是既然报团游有如此多的问题,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报团,而不选自由行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以出境游来说,当你达到国外,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很多事情的推进会特别艰难。 当然也可以提前研究攻略,制定好路线,订好酒店机票等。但是旅游主要是想放松一下,为了出国一周,在家看三个月攻略,岂不是更累吗? 总结一下,当你对所要做的事情完全不了解,而且想要了解的话需花费很大的精力时,只能选择第三方给出的方案,虽然明知里面可能会有坑。 对于像国事访问的,因为有许多礼仪礼节或规则约束需要遵守,所以一般也都听从东道主的安排。 虽然出访和旅游这两件事的本质完全不一样,但是他们的宏观进行模式却基本一致。 到此我们已经讲了两件事,两个特点,两个原因。请仔细体会下。看起来有点让人不爽,但又颇有些无奈。 这两件事都是站在“访问者”的立场来说的,下面从多角度来看下。 从一个具体的示例说起 假如小明在北京工作多年,对北京非常熟悉。他的朋友小白来找他玩,而且是第一次来北京,打算去一些有名的景点。 在这件事中,小明就是东道主,小白就是访客。其实就是一方带另一方参观嘛。 站在东道主的角度,他要安排访客参观景点,所以是这样的:

02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