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讲明了可定制角色的"ChatGPT"和ChatGPT的区别,今天解释为啥可定制角色的"ChatGPT"直接就收费和开放API。昨天的文章参考:
先解释为啥直接收费300元(包括定制模型+200次API推理请求)?一句话就是过滤非匹配场景。再解释为啥直接开放API?一句话,对我们和敏感的应用方都是时不待我。
1,直接收费300元,过滤非匹配需求。当然也可以伪装,但是至少会过滤一大部分。很多人看了我们的产品介绍后,直接就是能否先试试。在我看来,他大概是没有想想他有没有匹配的应用场景,把我们可定制角色的ChatGPT真的当成ChatGPT。ChatGPT直接去问他任何问题就行了。我更礼貌的回答是:先看看您那儿有没有匹配的应用场景,如有就提供一下定制角色的相关信息;有时候更直接的回答是:让您试也试不出来啥来啊,通用的问题 不用试我们直接承认我们比不过ChatGPT,垂直的问题你连定制角色的材料都没有提供,我们没有构建相应的模型;用别人定制的角色,你对答案也没有预期,再说了别人定制的角色假设提供的数据好效果好 不代表您定制角色的效果就好,差也不代表您的会差。总之,试了之后没啥意义,纯属浪费时间和感情。如果您觉得有匹配场景,就要想一下,要定制的角色是什么,是现实世界的岗位或者员工,还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确定了角色后,就要想一下他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库,有哪些人设(明天专门写一篇公众号文章,提供哪些信息,有哪些注意事项)。准备好了这些东西,在付款300元之前,我一般还让客户提供若干个问题(类似模型训练的交叉验证问题),并且有可能还会和客户沟通 对这些问题的预期答案是什么?因为我们定制模型的时候,也会多跑几个模型,看看不同模型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然后把几个模型的答案都提供给客户,让客户选择一个模型,选好了模型就定好了角色ID。提问题的API里面必须含有角色ID。
最后再啰嗦,对于应用场景这一块,我们不负责挖掘,顶多是根据提供的材料进一步确认一下您提供的材料是否能体现您想构建的角色。
2,直接开放API,对我们和敏感的应用方都是时不待我。对我们是让ChatGPT开放定制功能(目前官方的API都还开放,定制功能估计还要一段时间,但肯定要收费)之前充分推广,对敏感的应用方可以早点基于我们的API开发应用产品,抢占市场先机,尤其是C端产品,早半年和晚半年截然不同。某一天产品做大了,ChatGPT开放定制功能后,可以货比两家,我们的不占优势 直接切换到ChatGPT就好了。虽然我们团队中没有人做出成功的C端产品,但是时间上的先发优势对C端产品的重要性我们是有深刻认知的。ChatGPT是一个成功的C端产品,假设半年之前Google推出一个技术上比它还厉害的同类产品,在产品体验上和市场上都无法和ChatGPT上相比了,大概率是没有机会证明技术比ChatGPT牛逼了。这和当年Google,Baidu一样,成功冷启动之后,核心的优势不全是技术了,数据对护城河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况且C端产品如果真有优势可以通过广告推广买量来快速放大。就像2022年下半年出现了很多AI绘画的小程序和app,但是最后做大的往往是早期入局者。至于何种形势的C端产品,就看应用方的设计了。 开放API的原因也是进一步扩大个性化的数字员工(智能NPC或者大脑编辑器)这样的产品的应用场景。这些产品一般都是整体交付(客单价比较高),开放了API后可以让更多的合作伙伴去开发这些产品,同时降低了产品的成本,降低了落地的成本。
主要提供的信息: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