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Gartner研究总监 李晶)
中国IT运维成熟度普遍偏低,同时,智能运维平台又在中国的IT市场相当火热。这两者的差异使很多IT领导者将智能运维平台误视为IT运维解决问题和提升成熟度的万能钥匙。对中国的基础设施和运营领导者而言,采用智能运维平台需要注意以下五个关键点。
明确IT监控工具和智能运维平台的差异
如今,多数中国企业均部署了网络性能监控(NPM)、应用性能监控(APM)、IT基础设施监控(ITIM)等IT监控服务工具。IT领导者可借助此类工具,查看IT服务的实时运行状况,如发生故障,也能收到清晰、简洁的主动通知。
随着数字化转型和云迁移的逐步推进,IT架构逐渐复杂化,由此带来的运营数据量与日俱增。因此,现有的监控工具的能力逐渐开始无法支撑IT新架构的运营。智能运维(AIOps)的诞生就是迎合了企业的需求,它可以吸收运营数据,自动运行,主动发送通知。根据Gartner最新的市场指南,智能运维包括:智能运维平台、含人工智能(AI)功能的监控工具,以及相关运维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具。智能运维平台在国内的关注度很高,因为这种一站式解决方案可以实现IT运维数智化,助力客户通过平台实现目标。
智能运维与智能运维平台
基础设施和运营(I&O)领导者必须清晰了解智能运维的含义。如果企业已经制定了清晰的智能运维平台战略(即明确了解目标、原因和时机),同时进行了严谨的业务论证,而且在使用场景中有明确需求,那么Gartner建议企业继续探索智能运营平台旅程。对于国内其他企业,Gartner建议从含有AI功能的监控工具开始逐步尝试;如果企业需要解决有关数据分析的具体问题,则建议选用数据和分析工具。
智能运维平台业务论证
国内很多I&O领导者、首席信息官(CIO)或高级It领导者将智能运维平台视为解决IT运维问题的灵丹妙药,误以为此类平台可以解决IT运维中的一切热点问题和挑战。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因为IT运维是一项持续工作,需要不断完善才有可能取得长期的成功。为提高生产率,使运营人员更好地协作,需要使用一些工具和流程,而为确保未来运行顺利,初期需要进行严谨的业务论证。这对IT运维改善项目尤为重要。
智能运维平台使用场景
使用场景是连接IT技术流程和预期业务成果的关键。作为一个帮助IT运维团队不断改进运维工作的重要帮手,智能运维平台使用场景是平台部署过程中的基础因素。I&O领导者可根据现有技术痛点或改善计划作出选择。以下智能运维平台使用场景可供参考:
复杂异常检测
事件管理与关联
增强诊断和根因分析
中心化日志分析
行为分析(跨越客户旅程各个阶段,或分析系统行为)
集中可视化界面
预测能力
(用户和业务)影响分析
故障修复
智能运维平台供应商
国内智能平台市场中的供应商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曾经的监控工具供应商,如今扩展业务模式,开始提供全生命周期或部分生命周期智能运维平台;另一类是专门提供全生命周期或部分生命周期智能运维平台的新供应商。企业需要根据需求,寻找合适的智能运维平台供应商。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