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四的文章中,笔者曾提出一个观点,未来3-5年,受人工智能行业快速发展驱动,算力需求规模有望呈现高速增长趋势,同时也将会助推服务器温控市场的需求快速提升。
从底层逻辑来看,人工智能其实就是以大模型,大数据为基础在大规模宽泛的数据上进行训练,而在此背后,真正改变的则是算力需求的分化。
通常来说算力需求一般可以分为基础算力,智能算力与超算算力,在未来人工智能以大模型为基础的学习能力加强之后,驱动的算力需求则主要源自于智能算力。
根据研究数据来看,在深度学习出现之前,平均算力翻倍的时间高达21.3个月,在深度学习之前平均算力的翻倍时间达到了5.7个月,这就说明算力翻倍时间明显缩短,并且在大模型出现后,不仅带来了新的算力增长趋势,并且平均算力翻倍时间进一步提升。
从行业披露的全球算力统计数据来看,截止2021年,全球算力总规模达到了615EFlops,增速 为44%,未来3-5年有望增长至56ZFlops,年复合增速为65%,其中智能算力将会由232EFlops 增至52.5ZFlops,年复合增速高达80%。
智能算力的需求在未来将会快速提升,以此逻辑为基础可以印证,算力需求提升的过程中高算力同样会协同高耗能的产生,所以未来有望驱动服务器温控的市场需求提升。
数据量的爆发需要大量的AI服务器提升算力,这个时候单机柜功率密度将会快速提高,同时需要液冷技术提升服务器使用效率及稳定性。
从技术路线来看,当前服务器液冷主要分为浸没式液冷与冷板式液冷,行业预测,未来2-3年,我国液冷数据中心的市场规模有望从357亿增长至1283亿,年复合增速高达29%,并且液冷数据中心的占比将会大幅提升。
笔者认为:从行业产业链协同需求的逻辑来看,随着未来AI服务器的快速放量,数据中心的温控路线有望从风冷逐渐向液冷替代,不仅会驱动服务中心液冷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并且从上游产业链来看,对应热管理的上游原材料也有望充分受益。
●华峰铝业
从公司成长历程来看,多年以来公司一直依托汽配铝热传输材料为主导,逐渐向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延伸布局,而公司的铝热传输材料最近多年稳固国内龙头地位,市占率稳居国内第一。
从行业来看,公司的汽配铝热传输材料属于铝轧制材行业的细分领域,在整个产业链中属于附加值较高的深加工铝轧制材领域,下游需求领域涵盖铝热传输,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冲压件。
从下游需求终端来看,新能源汽车是驱动铝热传出材料需求的核心领域,因为从普通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区别就是汽车电气化的升级,热管理领域新生零部件迎来了增量市场。
根据行业数据统计,传统燃油车对于热交换用铝的需求平均单车只有20斤左右,而纯电汽车对于热交换用铝的需求则高达40斤,单车需求接近翻倍。
根据行业预测数据显示,未来2-3年,全球汽车产量有望达到1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接近20%,产量有望突破2000万辆,对应全球汽车用铝热传输材料需求或达118万吨。
从公司业绩增速水平来看,2016-2020年营收由22.3亿增长至40.7亿,年复合增速16.2%,净利润由1.6亿增长至2.3亿,年复合增速10.1%。
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63.25亿,同比增长36.20%,净利润5.166亿,同比增长41.91%,其核心驱动因素就是下游汽车行业及车用新能源电池行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市场旺盛需求叠加产能逐步释放,销量快速增长所致。
从公司董秘在互动平台的信息披露来看,公司产能利用率一直维持在高位,随着重庆华峰产能进入释放期,公司22-23年铝板带箔产能有望在20年基础上增加约30%,结合公司上海基地14万吨产能,届时公司铝板带箔产能将达34万吨,内生增长动力十足。
除此之外,公司依托铝压延材,向产业链延伸,布局汽车动力电池用铝领域,涵盖电池壳,电池箔,铝塑膜等高附加值产品,电池料与铝热传输材料产能之间可部分相互切换,随着产品研发的成熟和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未来电池料业务占比有望提升。
笔者认为:从未来来看,公司切入动力电池材料领域之后,与当前主营的铝热传输业务具有共性,并且产品附加值不亚于当前的铝热传输材料主业,虽然目前此产业毛利率较低,但是随着量产之后,规模效应将会逐渐凸显,毛利率有望大幅提升,有望成为驱动公司业绩进一步加速上涨的第二看点。
●产能扩张
根据公司信息披露显示,新建的重庆二期15万吨项目设计产能涵盖了4.5万吨水冷板铝材,3.35万吨矩形/方形电池壳料,4万吨条形电池用铝带材,0.3万吨电池箔,0.5万吨软包电池铝塑膜用铝箔,2.35万吨复合焊铝板带。
从未来来看,重庆二期15万吨产能全面达产后公司总产能将会攀升至58万吨,其中4.5万吨水冷板铝材则是数据中心液冷的核心原材料。
笔者认为:公司已经布局新能源汽车,储能、数据中心相关液冷材料产品,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下游需求带来的红利周期。
●最后讲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