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9 日,为纪念知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先生百年诞辰而打造的实验音乐合辑《活水》在 Apple Music 正式上线,而我们最关注的就是这它所使用的空间音频技术,我们曾经从产品和用户的角度,解读过空间音频技术的原理和使用效果。
而这一次,我们获得了和创作者们直接对话、采访的机会,和混音师及音乐人 Howie Lee、来自花伦的胡超、孙大威、Gooooose 和资深音频工程师张霖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和分享。
我们把他们的回答整理成了下面的文字。让我们看看从创作者的角度,空间音频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问:音乐为什么要用空间音频的形式创作?你们觉得它和立体声有什么区别?用空间音频做音乐的时候有没有一些新的想法?
Gooooose:因我们音乐人平时做的更多的是立体声,那么等于你要把 100 个轨道放到 2 个轨道里,还要每个都听清了,而空间音频其实就是说其实很多限制给你去掉了,你不用去再想办法把他们压在一起,其实因为有那么多的声道,所以每一个声音都能听得很清楚了。
孙大威:空间音频技术就是说能让我制造一个新的声场,我是一直觉得声音这个东西它本身它是和空间关系非常大,你听一个特别干的合成器,其实它里头没有感情,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但是你把这个很干的合成器放在一个房间里它就有了感情。过去你必须要把它真的放在房间里,而现在用空间音频这个技术直接就能听到。
胡超:我觉得以前的立体声它可能是一个小房间,然后现在空间音频直接给你换成一套别墅了,然后你但是你以前那些立体声小房间里边摆的那些家具,你如果直接把它放到大别墅里,它可能不太合适,就还不如放在小户型里边它更舒服。所以可能现在换成了大别别墅了之后,可能就得想着怎么能「重新装修」了。
孙大威《足境》作品在 Logic Pro 上的杜比全景声混音监视器
问:如果一个音乐以空间音频格式制作了,还会需要立体声的版本吗?是单独制作,还是直接转换?
张霖(音频工程师):平台不希望是立体声是通过空间音频直接下变换(Downmix*)的版本,Downmix 的立体声可以去用做一个参考,但是最好提交的时候,立体声是一个单独的混音的版本。然后空间音频作为另外一个混音版本去进行提交,平台对这两个版本都有分别的要求,而且在整个制作流程上也会有区别,比方说现在例如我们这张专辑,其实是立体声混音,是由各个艺术家去进行创作,然后交给一个母带工程师的工作室去进行了母带后制。但空间音频这个版本是分开的,我们走了另外一条路去进行的整个空间音频的制作混音和封装。
备注:Downmix:下混,指把多声道声音(如 7.1 声道)变换成更少声道(如立体声)时,直接把左后方、正左方、左前方、中置声道的声音简单叠加起来作为立体声左声道,右边同理。这样所有声道里声音的内容都可以听到,但声音的空间信息就被丢弃了。
5.1 Downmix 立体声的两种方式,图片来自 Dolby
问:耳机和音箱在回放时的声场会有比较大的区别。而空间音频时代到来以后,这个区别会比传统的立体声更大。音乐人们是如何看待这个区别的,会不会担心自己的听众会因为设备不同,领会不到某些自己在创作上的意图。
Gooooose:我觉得我最早开始自己做音乐时候,是觉得耳机和音响必须是一个统一的体验,所以我花了很多想法去做这件事,甚至说我希望让他们都能听起来就像真实世界里听的一样。可是我后来觉得慢慢的会现在觉得耳机更多的是一种特别的体验,并不一定要说音箱里要跟耳机一样。
孙大威:(从创作者的角度)有一个很好的那种音响设备当然是更好,但是我觉得没有的时候,用耳机做也完全没问题,因为我在创作音乐本身的时候,肯定想的第一个是音乐内容本身,然后再是技术、设备,再去考虑空间音频的它能呈现的范围有多大。所以即便听众戴耳机,我也觉得没问题,因为我想表达的可能很多,但是每个人感受到的未必会一样,他能理解到的东西是多少都没有问题。我表达的是假如说我表达是伤心,他体会到的是开心,跟我心情初衷不一样都没问题,因为我做这个作品首先是我寄托我自己的情感,最先是满足于我自己,至于别人能不能跟我一样或者跟我不一样,这些都没有关系的,这个是自然的事情。
我们的看法
空间音频技术毫无疑问为创作者拓展了创作维度和空间,提供了很多便利,也打破了很多枷锁,无论是这次采访到的几位音乐人,还是我个人此前接触过的一些音乐人,大家都对这项新技术是想要尝试的态度。而空间音频这项全新的技术,创作时也会需要以全新的思维方式思考,会是一个新的挑战。
目前无论从音乐人的创作、还是具体的音频产品的回放两个角度,相比成熟的立体声,空间音频还是处于探索阶段。我们也更期待更多音乐人能够利用这项技术,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让空间音频不再只是耳机和音响包装盒上一项冰冷的功能参数,而是能让音乐人心中最原始的想法,能更好更方便地传递到听众的耳朵中的得力工具。
参与此合辑的九位艺术家,图片来自 Apple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