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灵测试与 AI 的诞生
1950 年,人工智能的先驱艾伦· 图灵发表了一篇划时代的论文 《计算机器与智能》,文中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类展开对话 (通过电信设备) 而保证其机器身份不被识破, 那么就可以认为这台机器具有智能。”此外文章还预言了在未来可能创造出具有真正智能的机器。
虽然图灵测试从理论上验证了机器拥有智能的可能性,但 AI 正式发展成一门专业学科则是在 1956 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会议的组织者与参与者都是数一数二的科学家,包括约翰·麦卡锡,马文·闵斯基,纳撒尼尔·罗切斯特 ,克劳德·香农等。在这次会议上,“人工智能”的名称与概念正式确立,因此这次会议也被视为 AI 产业的起点。
2、人工智能发展的三种流派
2.1、符号主义
符号主义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 (包括体力活动和智力活动) 都是符合某种逻辑的,所有信息都可以用各种符号表示,人类的认知过程 就可以视为基于逻辑规则的,操作这些符号的过程。根据这种理论, 如果电脑能自动执行和人脑一样的规则和过程,那么就可以视为实现了人工智能。
2、联结主义
联结主义与符号主义几乎是同时提出的,人工智能的关键不在于让电脑等机器实现智力活动,而应该模仿人脑的结构。这派观点认为智能是人脑细胞与神经元彼此连接成网络共同处理信息的结果,如果 能在电脑中模拟这种结构再实现人工智能自然也更轻松。早在电脑发明前的 40 年代,就有持这种观点的科学家进行了数学建模,奠定了后来人工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的雏形。
2.3、行为主义
与前两种流派不同的,行为主义于上世纪 80 年代提出,它倡导“感知+行动”。这种观点源于“控制论” ,强调模拟人在控制过程 中的智能行为和动作。但是限于时代和科技发展,行为主义直到上世 纪末 ,随着智能控制与机器人逐渐兴起才引起重视。截至目前的 AI 发展 ,几乎都是三种流派的结合运用。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