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茧房”现象逐步为人们所熟悉。比如你登陆网站,浏览过某一类信息,结果就不断有类似信息给你推送。如果这些信息恰巧是你喜欢的,你便沉醉其中,频频阅读,之后此类信息更是源源不断。实际上,这些展示给你的信息都是依据你的喜好个性化定制的,是根据你的主观要求“设计”出来的。这就好比存在着一个无形的房子,把你同客观世界隔离开,让你无法真正了解真实的世界。这就是“信息茧房”效应,其背后的逻辑就是利用算法,投其所好,进而达到某种商业目的。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可以尝试进行全面学习。虽然术业有专攻,但并不妨碍每个人尽可能宽泛地获取信息。然而,“信息茧房”难道仅仅存在于网络世界吗?当然不是,它也存在于现实世界中。
现实中的逻辑和网络上的逻辑是一样的。一些人善于投其所好,对你讲什么信息、不讲什么信息,都是经过计算的。因此,你得到的信息可能都是他们过滤过的信息。以至于有的事情,可能只有你一个人不知道,而别人都知道。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就说明你很有可能已经处在一个类似信息茧房的状态下了。
当年袁世凯准备倒行逆施的时候,不是没有担心过会遭天下人反对。但是其大公子当皇储心切,除了当面不断向袁世凯进言,声称天下热切期待大总统当皇帝之外,还专门定制了一份给他一个人看的报纸,促使他为复辟帝制铤而走险。
这是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信息茧房",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信息茧房现象虽然没有这么严重,但也比比皆是。比如,手中握有一定权力的年轻干部,如果爱听奉承的话,身边很快就会聚集起一批会说话的人:什么青年才俊、大器早成......好听的话一筐一筐地飞向你;如果你喜欢喝点小酒,有人就会不断给你上贡各类名酒;如果你喜欢打高尔夫球,有人就会不断给你送门票;你写了几篇豆腐块,有人就会说你是大作家、大理论家,说经常拜读你的文章,让你觉得自己好像如鲁迅先生那般了不起。同时,也有人研究你有什么忌讳,研究你和谁有过节,找你办事的时候,懂得错开什么话题。总之,要说让你开心高兴的人和事,不说让你厌恶的人和事。
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信息茧房,怎么办呢?以下三种做法可作为参考。
一个是要有自知之明。人每天都要洗脸、照镜子,就是开车也断不了要看看后视镜。以史为鉴,以人为鉴,以实践为鉴,都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人家说你本事大,你可以和那些本事真大的人比较比较;人家说你好,你可以和那些真好的人比较比较。另外,不断学习也是让人有自知之明的好办法。
另一个是要兼听则明。保持一颗开放的心,多与不同观点的人、不同行业背景的人、不同岗位的人、不同领域的人交流,常常可以避免片面性、简单化。而有些刺耳的观点,更是不要轻易排斥,或许其中就包含有价值的信息。
还有一个是要多交几个正直真诚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内心互相欣赏、互相共鸣、互为镜鉴能说真话的朋友,而不是互相利用、互相麻木、助纣为虐的朋友。若身边能有人时不时地就彼此感兴趣的问题探讨探讨,对有隐患的事情提醒提醒,也未尝不是一件人生的幸事。
作者:祁语,前线特约评论员
编辑:燕一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