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个惊悚的真实故事——
有一天豆豆拿出我给他买的可折叠键盘在家玩,我立刻戴上了亲妈滤镜,畅想着万一他很有音乐天赋呢?
我跟他商量,就算不买钢琴,正纳闷先买个电子琴玩玩吧,不占地方,手感比折叠键盘好。
我们三个讨论了几句,因为是晚上,就暂时告一段落了。
第二天一早,我打开手机里上某东的小程序,打算搜搜电子琴的价格。
一看到搜索栏,我激动得差点尖叫:里面赫然写着“电子琴”?!
讲真,那一刻我脑子里飘过了无数“窃听”这样的字眼。
在跟他们讨论之前,我从来没有搜索过电子琴,甚至没动过买的念头;
怎么就这么巧,我刚说想买个电子琴,搜索栏里就默认出现这个字眼?!
……
这事儿肯定是无解。
我们在注册、登录各种平台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已经让渡了各种隐私权利。
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有很多隐形的耳朵和眼睛,想知道我们想吃什么、想买什么、想做什么,迅速给出答案。
听起来很阴谋论,但又的确是我们真实的生活。
02
虽然我早就知道现在的社交平台、购物网站都是通过大数据推你喜欢的东西,但怎么看都觉得有点傻,有点二——把我们当傻子,它们自己也不是多聪明。
我前些日子要更换家里的地垫,从网上搜了搜,下单买了。
你猜怎么着?
后来我再看这个购物APP,总是推荐各种地垫给我,花样还挺多,什么好物推荐、“多买一件”,好像我买了一次地垫,我就是个“地垫控”,每天都要买似的。
傻不傻啊?
同理还有柜子、窗帘这种大件的东西,你买完了它还会给你推——大数据二,背后写程序的人也够二的,谁闲着没事儿天天换窗帘啊,好麻烦的!
社交媒体更不用说了。
我在小某书上看了一篇吐槽威海民宿涨价的帖子,顺便写了点自己对那里的印象之类的。
结果我再打开这个APP,十条里面八条都是关于威海民宿的吐槽……
一个人吃了牛肉,不一定代表他喜欢,更不能让他一天三顿只吃牛肉啊!会吃吐的啊。
这种大数据推流,某种程度把我们的生活变得同质化、单一化甚至扁平化。
仿佛我们是纸片人,只有这一样喜好,只能看到这一样东西,只有喜或者怒,而不是一个喜怒哀乐复杂多变喜欢大海也热爱高山的人。
说白了,它其实没那么爱我们,更不是为了“打造让你喜欢的生活”。
我倒是觉得它想要掌控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购物习惯,兴趣爱好。
让我们千篇一律,没什么特别。
03
好想念以前的论坛、BBS啊,想念没有大数据猜测我一举一动的日子。
那时候我们可以在一个论坛里看到不同的观点,听到不同的声音,感受到完全不同的人散发的魅力。
那时候能刷到各种不同的新闻,看到不同的人分享,五花八门,眼花缭乱,时刻提醒我这个世界是那么辽阔,那么浩大,我渺小而平凡,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空间。
那时候的网络像是层林,那里面有参天大树,也有茁壮的小草,有鸟儿在飞,也有小鹿奔跑。
你可能会有惊喜,也可能会大开眼界,你会遇到同类,遇到喜欢的东西,也有可能遇到跟自己完全不同,但让你眼界大开的事物。
现在好多时候不太一样了。
你能看到的,只是大数据想让你看到的或者以为你想看到的。
观点相似,声音单一,除了评论里很多杠精在吵架,很难带来新鲜感。
我在一个红色APP上现在能看到只有以下几种内容:
家庭教育,儿童房改造,收纳好物,威海民宿……
好无聊。
我想要过的是一种不好猜测、偶尔有惊喜的生活啊,认识更多不同的、有趣的人,尝试更多好玩的、新鲜的事。
哼。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