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背景下,读者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数字化、社会化和移动化等趋势倒逼着图书馆进行创新思维、细化服务内容,而如何帮助读者通过精准化的阅读、深度阅读,构建起个人的知识体系,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大数据是热门话题,但不要简单地理解和跟风。许多图书馆想有所作为,但不知道如何去做。”在近日举办的政产学研大数据融合应用(贵州)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索传军提出“开展知识服务,馆藏应该如何转变?”他认为,数字资源并不是大数据。因为当前图书馆购买的数字资源,一方面只是记录文献的载体形式的变化,本质上仍然是文献资源,另一方面这些数字资源不符合大数据的特征。现在我们的馆藏由印刷型实体文献资源和数字型文献资源构成,既缺乏用户利用馆藏的行为数据,又缺乏文献中所包含的细粒度的数据,要开展知识服务最缺乏这些数据。但很多图书馆不知道数据在哪里,更不知道数据之间的关联是否存在。比如,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中,文献是一组知识元的逻辑组合,它是可以解构和重组的,即我们把文献碎化为知识元,然后再进行关联重组为关联数据,最终使文献服务转化为信息服务再到知识服务,这才是读者真正需求的。
研讨会分为“政府与社会大数据的整合利用”“社会治理科学化”“数字经济新业态”“数字科教新模式”“公共服务智能化”五大主题。来自政府、经济、教育、文化服务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大数据的相关政策与规划、理论与技术、建设与应用等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和前瞻见解。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与中国知网还联合发布了“贵州大数据智库平台”。
在同方知网董事长王明亮看来,大数据是社会信息化必然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我们可以从反映客观世界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大数据里边,探寻以往仅仅靠科学实验、理论逻辑、模拟计算、抽样调查等传统的研究范式所难以发现的新现象、新规律,得到指导未来实践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方案。其中的核心课题是,发现和揭示那些人们不清楚但有价值的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比如,中国知网的“碎片知网节”组织,就是把文章中具有独立意义的段落分解出来,除了可以独立检索外,还可通过“知网节”关联构成碎片化内容的知识网络,形成了比“文献知网节”内容更深、使用更为方便的探究式学习工具,并与笔记知网功能、知识图谱构建功能等相结合,为读者提供培养创造能力的“协同研学平台”。
“云服务是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的核心模式,可以大幅降低图书馆硬件投入、人力、技术等各项成本,获取更丰富、更全面的知识资源服务,还可以整合跨区域、跨部门的知识资源。”同方知网公共知识服务分公司总经理成鑫以“云上贵图”为例,介绍了区域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创新的新探索与新思路。他表示,更加关注基础服务与特色服务、服务效能、服务影响、数据的挖掘和建设,实现知识的智能化、精准化服务,将是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与服务的大趋势。 中育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