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物到家”的新消费趋势下,从竞争走向竞合正成为即时配送发展的最新动向。
8月28日,美团外卖宣布继续加强即时配送的合作生态建设,与顺丰同城、闪送、UU跑腿达成合作,并将结合自有配送体系,共建即时配送合作共赢新格局。同时,为了满足更好的配送体验,美团外卖将为合作订单提供相关保障服务。此前不久,滴滴快送也宣布接入多家第三方即配企业。
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对抗走向融合,在千亿级单量规模的即时配送赛道,头部企业正在探索、构建从各自为战走向合作共赢的新路径。
需求多元化,即配行业蓬勃发展
有专家指出,此次美团外卖与多家第三方即配企业合作,是即时配送行业头部企业的首次广泛互联,期待此举将在行业服务标准、行业良性健康生态共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美团外卖方面则表示,未来还将与更多企业在服务流程、从业规范、数据合规等方面共同探索即时配送行业标准。
“十分钟上门取钥匙……”等工作生活中的“急、忙、忘”成为跑腿服务的典型需求场景。从“送外卖”到“送万物”,消费者对跑腿代办服务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由此带来了即时配送新形态就业机会,也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艾瑞咨询在《2023年中国跑腿经济市场洞察报告》中预测,2026年实时配送服务业订单规模将达到957.8亿单。中国新电子商务大会发布的《2023年当地实时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指出,预计到2030年实时配送行业订单规模将超过2000亿单,赶上快递行业的业务量级。
美团2023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即时配送订单量同比增长31.6%至54亿单,用户交易频次和客单价同比实现双增长。目前,美团配送已覆盖全国近3000个市县,单日活跃超160万骑手,形成了密集高效的线下配送网络。
蜂鸟即配、顺丰同城、闪送等即配头部企业和一些区域性的即配企业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即时配送服务的细分市场也越来越丰富,包括餐饮外卖、即时零售、智慧药店、跑腿服务、电商仓储配送、快递落地配、同城货运等等,已逐步向满足全场景、全距离、全时段发展。
消费者对于即配服务个性化、多元化需求蓬勃兴起,背后的主力消费人群是谁?目前,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已逐步形成跑腿服务的消费习惯,三、四线城市消费者正在逐渐习惯使用跑腿服务享受生活便利,其中,80后、90后使用服务的频率较高,已然成为跑腿消费的主力军。
从竞争走向竞合
此次美团外卖宣布与顺丰同城、闪送、UU跑腿达成合作,可见合作共赢已经成为美团外卖新的发展亮点。从美团外卖方面来说,此次合作既有加强即时配送的合作生态建设的意图,也有发力和加码“万物到家”的指向。
另一方面,从顺丰同城、闪送、UU跑腿等合作方平台来看,则可以结合多网融合调度的配送基础设施,链入更大流量平台,提供更多样化的同城即时生活服务。毫无疑问,即时配送运营方不仅需要稳定的盈利模式,也需要不断寻求新的市场机会。
针对此次合作,美团副总裁魏巍表示:“即时配送行业从竞争走向竞合已成趋势。”无独有偶,顺丰同城管理层8月29日在财报业绩说明会上的一番表述也提到了这一趋势:“美团有商流和物流,我们和这类平台既有竞争也有合作。”
竞合新变局往往意味着一个产业发展向纵深推进。美团外卖方面向《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表示,此次合作的价值从行业角度来讲,即时配送行业头部参与者首次广泛合作,将推动共建行业良性健康生态,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另外,多方融合将促进即时配送行业服务标准的探索,健全服务标准体系,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对于商家而言,合作将为有着不同经营需求的商家提供更丰富的运力选择;美团外卖为合作订单提供的相关服务保障,也能助力提升商家的配送质量,商家经营也多了一份保障。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认为,美团外卖通过与多家即配服务平台合作,可以进一步促进即时配送行业的发展和标准化。“未来,即时配送行业的趋势可能是更多企业通过合作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配送效率,并探索更多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发展路径。同时,也有可能出现竞争的情况,需要不同企业通过不同策略来保持竞争优势。”
多方融合共促行业发展
即时配送头部企业首次互联互通,无论从商家侧丰富运力选择来看,还是从消费者侧优质的配送体验出发,都具有积极作用。
据了解,顺丰同城是传统第三方物流企业布局同城业务的代表,积累了丰厚的物流技术基础和运营经验;闪送、UU跑腿是跑腿经济新业态下的典型参与者,在即时配送创新服务业态里取得了诸多进展。不同业务模式的运力服务合作,可以为商家提供更丰富的运力选择。合作订单获得美团外卖提供的相关服务保障,这也将提升消费者的订单配送体验。
对此,闪送副总裁杜尚骉指出,伴随着同城速递行业的崛起,在即时配送创新场景下美团外卖与闪送存在着广泛的合作空间,此次双方实现资源共享,致力于推动行业合作共赢。UU跑腿总经理王朝理则认为,此番与美团外卖达成合作,将链入更大流量平台,更好地服务商家。
即时配送网络的合作,不仅是人力资源的复用或简单的平台派单机制,而是要针对不同行业的需求,提供不同的配送服务产品,完善配送基础设施,共建服务标准,进一步建设更柔性的即时配送网络。
“大家都愿意打开自己的生态,而不再是各自为战。”易观高级分析师杨旭认为,以后的趋势会是越来越多的合作,而非竞争。(本文将刊载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23年第18期)
近期看点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