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乐夜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小罗老师今天请假(图/小罗)
“Mini-Game”又叫“Game Jam”,是一种要求参赛者在短时间内根据给定的主题开发一款小游戏的比赛。
游戏开发者通过各种“Mini-Game”互相认识,组成不同的游戏社团。有些社团通过线上交流而结成,有些社团则由同一学校的“同好”组成。一般来说,社团中并没有严肃压抑的氛围和游戏行业内的工作压力,大家来到这里的目的是与其它的游戏爱好者交流,制作自己喜欢的小游戏。
不过,在今年情况有些了不同。随着AI的加入,焦虑感开始在这样的社团当中蔓延。年轻的游戏开发者们对AI话题的关注越来越多,大有“不会AI,迟早被淘汰”的趋势。
我的朋友乌鸦是一名大四学生,面临着毕业求职的压力——他希望加入游戏行业,但现在行业的标准越来越高。他已经参加过一些游戏比赛了,虽然学到了很多,但缺乏“足够有含金量的”奖项。他拉着自己周围的朋友,对着一个比较有名气的游戏比赛的奖项发起冲刺。在他的游戏项目中,使用了AI工具进行故事和角色的设计。
“我们的项目是一个类《王权》的卡牌游戏,所以故事会很庞大,对话也非常多,要撑起整个游戏内容。”由于游戏比赛一般会限制组队人数,为了满足庞大的美术需求,队伍在加入多位美术后没有足够名额留给文案,所以故事只能交给AI来干。但最终的结果是:“尽管游戏完成度很高,但AI生产的文案无法达到要求。”他们的项目还是落选了。
我问乌鸦,是否会因为使用AI导致没能获奖而感到后悔。乌鸦的回答出乎我意料:“这次经验十分宝贵,我对于AI工具的了解加深了,不算没有收获”。他还认为:“在未来,不会AI或许很难在游戏行业生存。”
我认识的另外一位朋友小西,是一位大二在校生,他出于对游戏的兴趣参加了某游戏比赛,和几位网友组成了制作小组。但由于对游戏制作一无所知,项目推进十分困难。在一些朋友的推荐下,她用AI做出了一份“游戏策划案”,并且“改掉里面不合理的内容”,最终在限定时间内落地完成了一个策略小游戏。她表示:“虽然AI的想法很老套,但确实能帮人理清思路。”在通过AI熟悉了游戏简单的开发流程后,她希望在下一次能做得更好。
秀秀是一名游戏从业者,曾经在游戏比赛中担任评委。她认为没必要使用AI工具来开发游戏——游戏比赛并没有压力,本身就是“希望大家尝试和挑战自己,享受比赛”。而且“用AI来做游戏”和“用自己的想法做游戏”学到的东西是天差地别的:“AI固然是未来,但未来的AI还是人在用。”她觉得游戏比赛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参赛者应该专注于“提升自己”。
秀秀还提到,她对于使用了AI工具的作品,很少会给高分,因为“使用AI工具做出的内容太粗糙了”。
当我提及许多在校学生靠自己的能力,连AI那样的水平也很难达到时,她沉默了一会儿,严肃地说:“可以学,而且我觉得,游戏行业强调学习能力,不会AI不行,只会AI也不行。与其让他们抱着AI入行后被行业淘汰,还不如在这里被‘劝退’。”
另一位评委恰恰则持一种开放的态度,以结果论,只要最终的游戏足够好,用没用AI其实不重要。他认为“AI什么都改变不了”,同时,“相比往年,今年游戏竞赛作品的质量并没有什么提升。”
AI已经在许多游戏开发者心中埋下了焦虑的种子,用评委的话说,它给游戏开发带来了“没有指示牌的全新道路”。我们无法判断下一步是天堂还是深渊。尽管AI暂时没有对游戏行业带来变革性的影响,反倒是原本轻松活泼游戏社团,因为这个话题提前感受到了行业的压力——在AI还未出现时,行业内的淘汰一直都在。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