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

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长。李开复博士于 2009 年创立创新工场,曾任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微软全球副总裁、苹果交互式多媒体部门副总裁。

1998 年,李开复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在极短时间内创建了一个国际一流的计算机研究院,曾被《麻省理工技术评论》评为“最火的计算机实验室”。1988 年,李开复获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 “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同年,《商业周刊》授予该系统“科学创新奖”。他开发的“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在 1988 年击败了得过世界团体比赛冠军的选手。

王咏刚:创新工场技术副总裁兼人工智能工程院副院长。他毕业于北京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金融行业软件研发,任方正奥德公司技术总监。 2006 - 2016 在谷歌公司任 Staff Engineer 、资深技术经理等职,参与或负责研发的项目包括桌面搜索、谷歌拼音输入法、产品搜索、知识图谱、谷歌首页涂鸦(Doodles)等。

书籍摘录:

第三次 AI 热潮:有何不同?

2016 年 3 月,似乎人人都在谈人工智能。

AlphaGo 与李世石的一盘棋将普通人一下子带入科技最前沿。围棋人机大战刚刚尘埃落定,“人类是不是要被机器毁灭了”之类的话题就超出了科幻迷的圈子,在普通人中流行开来。每天,我都能在各种场合听见人们谈论人工智能,哪怕是在街头的咖啡馆里,也能听到“深度学习”这样的专业字眼儿;大大小小的人工智能“论坛”或“年会”如雨后春笋般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地涌现出来,学术界的人工智能大师们在各种会议、商业活动和科普活动中奔波忙碌,马不停蹄;一边是专业的科研机构、高科技公司在谈论人工智能,另一边,银行、保险、能源、家电等传统行业厂商也都忙不迭地把“ AI ”或“ AI+ ”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创投领域就更是热火朝天,包括创新工场在内,每家高科技投资机构都盯紧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初创公司——这种火热场面,和整个投资圈在 2016 年遇冷的大背景迥然不同。

可大家千万不要忘了,这并不是人机对弈第一次激起公众的热情。 1997 年 IBM 的深蓝战胜卡斯帕罗夫的那一天,全世界科技爱好者奔走相告的场景丝毫不比今天人们对 AlphaGo 的追捧逊色多少。再往前看, 1962 年, IBM 的阿瑟·萨缪尔开发的西洋跳棋程序就战胜过一位盲人跳棋高手,那时,报纸也在追捧人工智能,公众也一样对智能机器的未来充满了好奇。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再到今天,从西洋跳棋到国际象棋再到围棋,三盘棋,三次人工智能在公众中引发的热潮——为什么处在风口浪尖的偏偏都是人机对弈?为什么会下棋的计算机程序如此风光?

来自:flickr

来自:flickr

纵观人工智能发展史,人机对弈只是人工智能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起起落落的一个缩影。对于人工智能的技术研发者而言,选择人机对弈作为算法的突破口,这一方面是因为棋类游戏代表着一大类典型的、有清晰定义和规则、容易评估效果的智能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具备一定复杂性的棋类游戏通常都会被公众视为人类智慧的代表,一旦突破了人机对弈算法,也就意味着突破了公众对人工智能这项新技术的接受门槛。

的确,每次人机大战以及计算机胜出的结果,都在公众视野中激起万千波澜。可反过来想一想,人类对计算机在棋类项目上胜出的心理承受力又是何等脆弱和可笑。跳棋程序甫一成熟,公众惊呼“智能机器威胁论”,可没过几年,习惯了计算机会下简单棋类的公众又转而挑衅地说:“下个跳棋有什么了不起,有本事去下复杂无比的国际象棋试试?” IBM 的深蓝刚刚战胜卡斯帕罗夫的时候,全世界关心科技发展的公众都在为人类的未来命运担忧,可没过几年,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程序就变成了再普通不过的计算机应用,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下个象棋算什么智能?有本事去下奥妙无穷的围棋试试?”

网上流传着一幅有关“人工智能发展成熟度曲线”的漫画,形象地展示出人们在此前两次人工智能热潮中,从被人工智能在某些领域的惊艳表现震撼,到逐渐认识到当时的人工智能还有各种局限,以至于产生巨大心理落差的有趣过程。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226A0L55E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