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世界,工业大模型的研发和应用,不仅代表着制造业的先进水平,也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将在未来持续领先世界。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中国工业制造业不再仅仅是“世界工厂”,而是正在转变为全球工业智能制造的引领者。
智能制造,以工业大模型为基座,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百模大战激战正酣,在中国工业领域涌现了许多大模型产品。
智工·工业大模型产品发布会
今年6月,中工互联(北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国家会议中心率先发布了中国第一款工业大模型产品——智工·工业大模型。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现场,智工·工业大模型2.0正式发布。在发布会现场,中工互联董事长智振表示:“在大模型时代,工业软件平台和应用都将重写。大模型会深度融合到工业实体经济中,赋能中国工业企业,助力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工业的数字转型与智能化升级,使我国制造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中工互联科技集团董事长智振
放眼未来,中国工业大模型能否领先世界?
中工互联(北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智振介绍道:
“首先,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的工业国,已经形成了规模最大、体系最全、竞争力较强的工业体系,制造业规模已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背靠大市场,‘水涨船高’,工业大模型也会有足够大的应用空间。”
“其次,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全的工业门类,容易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群优势,我们做工业大模型产品,就具备了先发的优势。”
在工业领域智工已形成成功案例
“第三,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工业大模型的研发上,大家都几乎是同时起步。目前来看,和国际一些工业互联网巨头相比,我们工业大模型产品迭代和应用的速度也是齐头并进的。中国拥有市场优势,又有数据优势。在将来,我们的工业大模型也会实现持续领先。”
着眼当下,大模型如何赋能工业企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着眼当下,工业大模型如何赋能企业?
中工互联首席科学家、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奇表示:“大模型的研发要匹配工业发展步伐。工业大模型的研发团队,必须深入到企业里,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
中工互联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张奇教授
张奇教授认为,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工业大模型的训练只是第一步。首先,工业大模型的部署,和C端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工业生产线的建设需要比较长的周期。一条生产线刚建好,不可能把它拆了,再重新按照大模型的标准去部署;其次,工业领域对成本的控制是非常严格的,采用工业大模型“降本增效”,是不是能够能够覆盖大模型的开发成本?这些都是企业应用大模型产品的顾虑所在。
张奇教授总结道:“工业大模型从研发到应用,需要一个过程。对于企业来讲,工业大模型的核心价值是:真正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和提高生产效率。”
基于此,智工·工业大模型将着力解决企业场景定制化开发成本高和使用门槛高的问题。
大模型要匹配工业发展步伐
中工互联董事长智振表示:
“我们在开发智工产品时,首先确定的是大模型技术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的能力边界,依据这个来帮助企业做大模型产品的路径规划。在能源、电力、食药、军工等领域,我们正基于智工·工业大模型,在实际业务场景进行试点验证。智工·工业大模型已经形成了成功案例。”
“将来,我们会进一步降低企业开发、应用大模型的门槛和成本,使工业企业能够结合自身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大模型的深度定制和私有化部署,从而赋能新型工业化,为实现中国工业领域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