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曲线
美国有一个叫做Gartner的咨询公司,他们在研究了许多技术的内在发展逻辑之后,画出了一个关于技术发展趋势的曲线。这家公司把这个曲线定名为Hype Cycle。
下面两张图,分别是2016年和2017年的Hype曲线,在其中你们可以找到Blockchain的所在位置及其位置的变化。
上图为2016年Hype Cycle
上图为2017年Hype Cycle
根据Hype曲线,Gartner公司把一个新技术从出现到最后得到应用的全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先驱阶段",只在专家和业内讨论的阶段,普通老百姓不知道。随后新技术会到一个曝光度极高、显现率增长极快的时候,这就是曲线的第二个阶段——"极盛阶段"。在第二阶段,技术其实还没有成熟,产品也还不够完善,但是,市场已经炒得火热,人们对待它的期望已经很高。比如2015到2016年的VR和AR。当时的大街小巷,新闻报道和公众号文章无处不在谈这个时髦话题,然后呢,有人看到然后了么?2017年的人工智能(AI),2018年有人看到然后了么?可以说2018年的AI的“然后”是区块链。按照Hype曲线,大家天天都挂在嘴边上说的那些技术,都处于技术周期的第二阶段。每一个在极盛时期的技术距离进入应用,到盈利,那还远得很。把区块链放到这曲线里,2016到2018年是区块链的极盛阶段,2018年极有可能是区块链从盛转衰的阶段。今年说得越凶,到了明年,基本被遗忘得越快。就像前年的VR,现在没有几乎没有人说了,AI已经步入后尘,区块链即将步入后尘。这在Hype曲线上,就算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幻像破灭”的阶段。
当幻像破灭之后,这项技术已经进入到了低谷,不仅大众连风投对此都没有兴趣了。这项技术从大众又重新回到了专业人士的手里。这时,就在悄无声息中,技术进入了最关键的第四个发展阶段——质变阶段。技术应用的领域可能会变得非常细,产品进行了大量的更新迭代,甚至技术就是完全在一个以前从来没有谈论过的新用途上得到了应用。技术不再像原来说的那么普适,但是,在它的应用领域确实做得非常扎实,只是从大众话题变成了小众话题。然后,紧接着进入到第五个阶段,老百姓不再谈论这项技术,但老百姓都在细分领域里不知不觉地应用着这项技术。而且这项技术实实在在地带来了盈利,而不是热热闹闹地烧钱。Hype曲线给了我们一个技术成熟的过程参考路径,这个路径表明的技术的成熟是有其内在规律的,不是突然就出现了。这带来一个好消息:
可以说,不存在赶不上技术班车的问题,因此不要焦虑、不要焦虑、不要焦虑。
在这条曲线上,关于某一个技术,Gartner会预测在几年之后会进入到主流的行列。对于区块链是五年,还是十年?在上图可以找到答案。有学者跟踪了这个曲线五年时间,发现它的很多预测都还是蛮准的,你也可以找来更多年份的曲线做以对照。
区块链的幻灭阶段
在Gartner公司模型之外我们进一步一起分析一下为什么区块链技术正在逐渐进入幻灭期。曾鸣教授在这篇文章里《区块链真正的挑战是从共识到信用的巨大跨越 》,给出了一条他认为的区块链技术能带来的价值实现的链条:
即从信息到信任,从信任到共识,从共识到最终实现降低交易成本。
曾鸣认为,区块链技术的真正价值是降低交易成本。然而,这三步中间每步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比如利用区块链可以提供去中心化的不可篡改的账本信息,但是单单依靠全透明的记账信息,无法自动地简单地实现信任乃至简单信任,更别提以及后续决策。
先说从信息到信任这一步。以GXS(公信宝)为例子来说明这个事情,因为GXS我参与的时间最长,观察的时间最长。DAPP刚刚出来以后,很多人的担心居然还是数据被采集后的隐私泄露,以至于很多人并不愿意授权公信链获取自己消费、学历等方面的征信信息。这意味什么?意味着很多人并不相信GXS,即使GXS诞生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区块链技术去解决征信上的不透明问题,并列技术上已经有实现的路径。然而大家还是不信任,一个公开透明的账本并不意味着信任的必然出现。这件事情的启示是:
所有信息都是真实透明的不等于你相信所有信息都是真实透明的,这中间存在巨大的鸿沟。
这现象告诉我讲技术并不能必然增加的信任。不过随后GXS采取了其他的策略才真正开始推动更多的人上传自己信息到公信链上,这就是Dapp挖矿机制——挖矿的数量取决于你的算力水平,而算力的水平与你授权的信息直接相关,由此形成正反馈循环。就这个样公信宝Dapp的用户即将过100w了,接近于一个地级市人口了。所以,信任的推进,项目的进展,DAC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脱离了透明记账的区块链技术本身,而变成了——你想要挖更多的矿吗?想的话那你多放一点信息在公信链上。这件事情的启示是:
比起中心化的账本,可能利益机制的设计更能让大家愿意主动合作。
可以说公信宝这点借鉴了BTC(比特币)的成功,BTC能有今天在密码学、共识机制等技术层面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巧妙地对矿工的奖励机制设计。
更进一步展望,在未来的布洛克城(Blockcity)里,即使所有人的征信信息都已经传到公信链(GXC)上,将来你可以给我授权查看你的信息,我也可以给你授权查看我的信息,但是当你我彼此交换信息之后,你要和我做生意吗?我要和你做生意吗?你会聘请我当你家的保姆吗?你相信我不会伤害你吗?这点的启示是:
人的无法只依靠透明的不可篡改的账本信息进行决策。
所以单单依靠透明的记账信息,是很难实现区块链技术某一种伟大,技术在落地的过程中,技术重要性在衰减,其他层面的协同创新开始渐渐浮现,这些协同创新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的古老难题,而这些难题主要涉及人类的有限理性和非理性决策的问题。区块链从幕后走向前台,真正开始进入到项目应用和落地,改变这个世界过程中间必然会走到这样一个技术幻灭阶段。
以此类推,从信任到共识阶段,区块链旨在互不信任的情况下建立共识,技术上的实现某一种共识比如pos和pow,与在现实层面人们对某一件事情达成共识,其实是两个层面的问题,前者相对容易因为少了很多人的因素。但是后者在现实中,在互不信任的情况下建立共识这个有多少的可操作性?就像最近发生的这件大事一样,30年前的一个春天中国开始从强人治理转向共识治理,30年后的春天来临之际共识治理有结束了,回到强人治理。从宗教改革到文艺复兴,再到科学革命,一路走来,技术一直进步,但是有什么例子表明单单依靠技术在不信任的状态下利益方就能简单地建立共识。我是没有找到,希望你能举出来一个。
所以对走向幻灭期的区块链技术来说,进行项目长期投资决策,几个老问题再怎么强调不为过:
在这个领域,透明的不可篡改的(区中心化的)账本真的是必要的么?
账本真的必须公开化么?
在公开透明的账本后真的会提高效率么?
任何一个项目,在最终走向降低交易成本的路上,都有艰难险阻和需要海量协同创新。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