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中心衔接的就是最终的配送终端,一个个的配送终端将货物从配送中心送到最终客户手中。而从配送中心到终端用户之间的路线就是配送路线。配送是在物流中占比最大的部分,通常占到物流运输整体成本的35%~60%。因此一份好的配送线路规划,不但可以很好地提升服务质量,对于企业的物流降本,也是非常大的助力。
那么常见的配送线路有哪些呢?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固定线路,一种是非固定线路,还有一种是区域型配送线路。顾名思义,固定线路是指,每个周期的配送线路是固定的。也就是说,配送车辆每次都是先去A点再去B点,然后是C点D点等等,每次的线路是一样的,没有变化或很少变化。这样的配送线路,在没有大的变动的情况下,通常做一次线路规划就可以了。当然后面可以依据实际反馈,对线路进行调整,但整体的线路框架不会改变了。这种规划的持续性强,效用更持久,适用于业务体量稳定,订单稳定的配送业务。
至于非固定线路,则是每次的配送线路都会改变,或者每次的线路都是重新排布的,以前的线路不具备可重用性。这类情况主要是因为,订单的随机性较高,客户叫货的频率和货量是随机的,非确定的。可能今天是ABC三个点要货,明天是DEF要货,后天又变成ACDF要货了。因此每次配送前,都需要对配送点位进行重新排线。这类业务要求配送体系的线路规划能力很强,能够在订单下达后,快速地给出最优线路,完成配送。因此此类业务多采用系统排线,以达到时效和成本的双要求。
第三种区域型配送线路,多见于网络化的配送布局中。配送终端(车或三轮等)的配送范围覆盖某一片区域,区域内的线路大致固定,但需要根据每天的实际订单进行微调。配送终端的任务,就是在这个区域内不断地巡视配送,直到一天的订单完成配送。这种配送方式由于覆盖区域有限,配送终端可以轻松地覆盖每条线路,因此属于固定线路和非固定线路中间的一种模式。快递营业部的配送小哥,就是这种线路规划方式。线路规划的权力在终端配送手里,他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做出调整,以满足区域内的时效和服务要求。
不管是哪种线路形态,都是依托于其业务本身的特点,所以线路形态具备业务特性。但在线路规划中,也有一些通用的原则,是要规划线路中,关注并遵守的。线路规划原则,主要有九条,从不同角度和出发点,给予线路规划与指导。接下来,逐一讲解。
1、时效满足原则
时效满足原则是线路规划的第一标准规则,是确保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时效满足是指本次配送,其送达时效,要能够满足收货人对于时效的要求。例如A公司要求上午十点到,B公司要求上午十一点到。如果这些时效要求是合理并获得认可的,那么,配送线路规划时就需要把时效的要求考虑进去。不能出现A点下午两点送到,B点下午五点送到的情况。
如果出现时效和成本相冲突的情况,通常需要先保障时效的满足。例如A要求上午十点半到,B也要求上午十点半到,两者不接受时间协调。那么就不能以成本为依据,派遣一辆配送车辆,串点配送。而是需要安排车辆,对两个地点直接配送,保障时间需求。
2、线路最短原则
线路最短原则是成本最优的一种体现,以配送中心为出发点,计算每条线路的长度,进行加和汇总。其中总距离最短的线路,就是最短线路原则中,最优的一条。例如,从配送中心到A点的距离是10公里,到B点的距离是20公里,到C点的距离是15公里。A点到B点的距离是16公里,到C点的距离是5公里。B点到C点的距离是18公里。那么有以下几种线路规划方式:
线路1:仓-A-B-C-仓 距离L=10+16+18+15=59
线路2:仓-A-C-B-仓 距离L=10+5+18+20=53
线路3:仓-B-A-C-仓 距离L=20+16+5+15=56
线路4:仓-B-C-A-仓 距离L=20+18+5+10=53
线路5:仓-C-A-B-仓 距离L=15+5+16+20=56
线路6:仓-C-B-A-仓 距离L=15+18+16+10=59
从结果上看,线路2和线路4较其他线路,距离最短,符合线路最短原则。
由于总体距离最短,理论上的用时最少,油耗最小,因此理论上成本最低。线路最短原则是配送线路规划中,非常重要,也非常常用的一条原则。但线路最短原则并不能涵盖所有条件,仅参考此原则,容易片面。选出来的线路,虽然是最短的,但并非最快的线路,也不是成本最优的。所以在做配送线路规划的时候,千万不能紧抱着这一条原则不松手,要看全面。
3、油耗最低原则
油耗和人工,是配送和物流中占比最高的两个成本项。因此对油耗的有效控制,可以更好地降低成本。油耗这个事情,影响因素比较多,更多的是依靠经验给予判断。比如走高速和走国道,哪个更省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并不统一。但总体上来讲,司机的驾驶习惯、车辆型号排量、道路条件、路况等等是最常见的影响因素。在这里和配送线路规划相关的,主要就是道路条件和路况两类。
道路条件包括道路表面的平整程度,是坑坑洼洼,还是光滑平整?道路是笔直的,还是多弯的?上下坡多不多?等等,这些都是道路本身对油耗的一些影响。道路光滑平整,那么对比坑坑洼洼,在油耗方面就是有优势的。道路本身比直,弯路较少,也是更省油的条件。同样的,过多的上下坡,对于油耗的降低不利。
路况则是指在路行驶的周边情况,比如是否拥堵?是否有交通管制?红绿灯是否过多等。拥堵、交通管制和红绿灯过多,都会造成车辆的低速行驶。低速行驶会造成燃油的消耗更大,而且对车辆本身也存在损伤。
因此在做配送线路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油耗问题,选择更省油的线路。
4、线路无交叉原则
规划好的配送线路,要有单向性,也就是在点到点之间,是不能走回头路,不能交叉的。回头路或者交叉,就意味着要增加线路长度,意味着额外的损耗,对于线路降本和线路效率均有不利影响。因此,在做线路规划时,要避免交叉线路,避免回头路。让配送车辆按照一个前进方向,将多有配送点位串起来。
5、水滴型线路原则
水滴型线路原则的目的,是让整个配送线路能够尽可能地形成一个封闭的回路。这样就可以使配送过程中的所有路线都是有价值的,在完成配送的最后一站恰好是出发的配送中心。在实际的运营中,涉及的点位分布方式,多种多样,距离各异,很难真的形成如水滴般的配送路线。但按照这样的原则去设计,尽量把路线按照封闭的有来有回的方式去规划,减少空驶,返程等问题。
6、无空驶原则
无空驶原则很好理解,就是车辆在路线中,要追求无空驶原则。其目的就是降低空驶率,提高车辆的使用率。空驶一直是物流运输行业的一大痛点,车辆装不满,或者线路空驶,就会造成成本无法摊薄。每件货物所需承担的费用就越高,对于物流企业或者货主企业,都是成本的浪费。因此,解决回程货,解决空驶率的问题一直是物流运输,孜孜不倦地探索的课题。在运输线路的规划中,特别需要对货量进行计算,尽量减少空驶率和空驶里程,充分利用车辆,摊薄成本。
7、规避交通管制及拥堵原则
有些时候,最短的距离不一定是最快的路线,交通管制和拥堵是影响效率的主要因素。但不管是交通管制(例如北京的货车先行规定,早7-9点,晚5点-8点,这两个时间段是不能在环路等主要路面行驶的),还是交通拥堵(如北京早8—9点的国贸),都是无法轻易改变的。需要的是在线路规划时,既要考虑到这些具有一定规律,但无法根本性改变的情况。同时还需要保证线路的时效及成本不宜过高。因此,在做线路规划时,应尽量避免线路经过这些区域,而是通过绕路或等候的方式来处理和规避。
8、最小车型原则
最小车型原则是指,在线路上进行派车时,应按照货物本身情况,选择可承载的最小车型来承运。所要达到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减少空置率,降低车辆成本。在货物数量固定的情况下,给出车辆的最优解。当然,选择车型,依靠的整条线路上的货量,而非单独出发地的货量,取最大值作为参考值,来选择合适的车辆。
9、由近而远原则
当车辆在配送中心装满货物准备出发时,应依照从近到远的原则来安排线路,尤其是不具备回程货物时。这是为了保证车辆发出后,货物是逐渐减少的状态,以此来降低对油耗的影响。刚出发的货车,满载货物,需要消耗的油量是大的。随着配送工作的开展,货量逐渐减少,车辆所需负载的重量也越来越轻。直到最后一个点位完成配送,车辆已经没有货物,对于油料的消耗此时达到最低。这样相比于优先由最远距离开始,走回程路线的线路来说,油料消耗要小得多。
说了这么多线路规划的原则,使线路规划有了一定基础,下面谈论一线配送线路规划方法,具体如下:
1、经验判断法
经验判断法是指,通过个人或团体的过往经验,来对线路做出一些指导性和判断性的建议。经验判断法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反应,即时地给出规划线路。所以靠的就是个人或团队,对于配送场景、交通情况等信息的掌握,对不同线路的得失的经验积累。
经验判断法虽然是反应最快速的,也是规划成本最低的一种线路规划方式。但由于其没有经过详尽的计算,对于数据的利用率不高,因此通常不是真的最优解,得出的线路规划也不是最佳的线路。也就是说,经验判断法存在误差。而这种误差会随着线路复杂度的上升,呈正相关性的随之扩大。因此,经验判断法,更适用于线路简单,配送点位少的线路规划中使用。
2、最短线路法
最短线路法遵循的就是最短线路原则,使用的计算方法上文有过描述和距离,这里不再详述。最短线路法,更适用于交通环境简单,不必过多考虑道路条件和路况,也没有太多的交通管制及拥堵情况。对于客户而言,也没有明确的要求时效。这种情况下,选择最短线路法是比较适宜的。
3、环形规划法
环形规划法是指将不同的配送点按照环状,串联起来,使其看起来像是一个完整的环,能够形成封闭的路线,避免空驶。这种规划法和水滴型原则,是相通的。在做规划时,要全面考虑配送和取货的点位之间的关系,从哪里开始在哪里结束,如何在线路上把距离问题一并解决,是环形规划法的关键。
4、中心规划法
中心规划法是指,以配送中心为核心,对周边配送线路进行规划。此规划法不要求一辆车全部串点,而是将配送中心向外延伸,对配送点进行归类,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在区域内进行串点,形成多个小型地环。此方法适合多频次,高时效要求客户。
5、系统规划法
系统规划法是指,通过系统工具,对配送线路进行规划。当配送点位较多,配送场景复杂,当地交通环境复杂,如管制、交通拥堵等问题频出。同时一辆车难以满足装载及配送要求,还需要考虑不同车辆的装载率问题。这一系列的参考项,在多点位的加持下,变得异常复杂,计算量激增。依靠人工计算,耗时较长,且差错率较大。因此需要引入系统工具,将各项参数,录入系统,系统通过计算,自动给出排线。然后通过系统结果,再做人工微调。这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规划方式,也是成本相对较低,排线相对合理的一种方式。
总结一下,本章主要介绍了配送线路的类型,配送线路的规划原则以及规划方法。配送线路规划,相对来说是需要比较强的计算能力的,要考虑的参数较多,变化量较多。不管是采用什么样的规划方式,都要尽量多地将变量囊括进来,将不同的可能性前置。如此,才能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实现降本。
往期文章:
物流网络规划(7)运输及配送网络规划1-运输网络规划
物流网络规划(6)仓网规划5—仓储系统规划
物流网络规划(6)仓网规划5-仓间协同规划
物流网络规划(5)仓网规划4-单仓能力规划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