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位于两江新区龙盛片区的东北部,作为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的先行示范区,片区引进数十家大学大院大所,以雄厚的科技、人才资源构建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交融。由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edas联合体赢得的“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十一期孵化加速器”竞赛中标方案,正位于其中的关键地段,设计以协同创新的孵化空间为引擎,打造从产品创新研发,到商业洽谈成果转化的全智慧绿色协同交互园。
全智慧绿色协同交互园区
占地30平方公里的创新区分为7个产、学、研、生活功能混合组团,由Aedas设计的孵化加速组团起到承上启下串联作用。地块周边景观资源丰富,西朝明月湖,东靠明月山,北有湿地公园,中部山脊为规划的南北向景观步道。地块被规划道路一分为五,整体呈现为高低起伏的山丘坡地,最大高差可达40余米,单地块高差至少10余米。
“云谷叠翠”的规划理念
面对复杂的地形和割裂的地块,团队提出“云谷叠翠”的规划理念。依山就势地设计了多个台地式院落,并在核心区打造出串联起各地块不同标高及功能的开放公园,同时复合商业、园区服务中心、展厅等共享服务空间,实现共享功能的有效覆盖。设计通过“一核连两翼”的空间结构,让公共轴线链接每个地块的核心共享内庭,并延伸至毗邻的湖畔、山脊步道和湿地公园,将孵化加速园区与综合服务核形成闭环,融合区域生态格局,实现各功能间的互联发展与协创核心区的有机协同。
概念生成
“孵化加速器组团包含了创新孵化器、成长加速器、酒店、活力商业与服务中心的多元功能,设计以协同与创新为核心立足点,通过塑山、造园、叠翠、筑心,致力打造出多维立体且互联的高品质生活圈。”Aedas执行董事温耀春说道。
1、依山就势,打造温度山城
设计尊重在地性,整体规划保留山地特色,将建筑落位于依山就势的台地上。靠近明月湖的创新孵化器沿山峰精心定位,通过调整塔楼朝向,为每座建筑提供最佳的山脉和湖泊景观。基于对不同孵化需求的研究考量,建筑平面采用灵活的孵化功能单元作为基本模块,提供可拆卸楼板的可能性以提供高层高空间。原始场地中茂盛林地被转化为建筑的立面元素,以渐变的竖向金属杆件以及陶板呼应周围婆娑的树影。
创新孵化器鸟瞰图
“和而不同”的建筑立面
地块东侧的成长加速器及酒店依托地貌形成层叠退台,通过横向体量的错动更好地结合室内外空间,并将山地中特有的分台等高线引用到立面的设计语言当中,让整体建筑与环境相依相融。
2、内庭广场,打造共享空间
团队利用地形高差,在每个地块围合出相对私密的山地院落,并以此为中心展开建筑组团,设置相应的共享内庭广场和中试空间。共享大堂位于建筑中层且面向内庭,在垂直层面进行建筑用户划分,搭配首层的配套商业及智能基础设施为空间注入活力,形成更具山城特点的建筑体验。
利用景观与地景建筑营造门户广场
创新孵化器共享内庭广场
半室外开放共享平台
室内和半室外挑高空间形成共享平台,提供便利的垂直步行连接,同时创造出强烈的空间层次来提升趣味性与交流的可能性。在空间的连接之外,设计考虑到协同创新的企业孵化需求,以创新思维将园区线上线下配套服务统一进行管理,并以直观的方式体现。
3、生态景观,产城景深度融合
设计着力营造绿色生态创新区,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创新孵化器采用大片共享互联的屋顶花园,结合山地退台以及共享景观平台,链接中试空间、配套商业、办公以及园区服务中心,以自然的内生力量柔化边界,完成整体与片区的有机融合。
创新孵化器共享互联的屋顶花园
环境舒适的酒店广场
建筑拟植入模块化光储直柔技术,通过维护结构、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产品应用、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研究,打造近零能耗示范建筑,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领军项目。
在建工地
“我们不仅要创造一个高效的工作场所,更需要打造属于两江协创区的智慧生态孵化空间,以协同交互下的一站式绿色工作生活体验中心,助力创新发展。”温耀春如是说。
项目信息
位置:中国重庆
设计建筑师: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edas联合体
业主: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270,000平方米
竣工年份:2024年
Aedas主要设计人:温耀春,执行董事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