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日本工程师对中国制造的含蓄评价近日引发热议。他认为,我国制造业在追求市场份额的过程中,不惜以牺牲品质为代价。他还大胆断言,即使是简单的纽扣,我国厂商也无法与日本制造相提并论。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们必须承认,过去的中国制造确实存在过分追求市场份额,忽视产品品质的问题。然而时至今日,这种局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行质量强国战略,制造业在追求数量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品质的提升。
事实上,当下的中国制造在许多领域已经具备了与日本制造相抗衡的实力。以纽扣等轻工业产品为例,同等价位下,我国产品的质量已经实现了对日本产品的“秒杀”。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我国工程师和厂商的共同努力。
所以这位日本工程师似乎仍未走出10年前的思维定式。他的评价,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部分事实,但却忽略了我国制造业的巨大进步。如今的中国制造,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只注重数量的“廉价货”标签。
说完中国,我们再来说日本,日本制造的东西确实相当不错,很多产品也都极为耐用,所以日本就认为他们是有工匠精神的。但我们要知道,工匠精神的背后实际上是指日本这个民族已经缺乏创新,他们再也没有办法发明出新的足以改变人类生活的好玩意了。
而且日本这几年的科技树一直都搞错了,之前液晶电视的时候日本人就在搞等离子电视,最后亏了个一塌糊涂。现在大家都在搞新能源汽车,日本在搞氢能源汽车,又是走上了一条绝路。也就是说,日本这个民族在如此多重大打击之下,恐怕再也没有崛起的希望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制造在追求品质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提升产品质量意味着增加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如何在满足这一需求的同时,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摆在我国制造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此外,我们还应看到,制造业的竞争并非仅限于品质和价格。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制造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依赖于产业链的完整和优化。在这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优势。以智能手机为例,我国不仅在手机制造环节具备全球领先的实力,而且在供应链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