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完成了60万年销量,相比于2022年的51.3万台有17%左右的增量。
的确,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特斯拉做到了增量,但如果综合分析,其实用增速放缓来形容特斯拉的国内处境并不夸张。
乘联会数据显示,去年新能源销量增长幅度达到38%,整个大盘的增速非常快,相比之下特斯拉只有17%的增量空间,明显慢于整个市场。
另一方面,特斯拉在2023年多次调整了Model 3的价格,Model Y的价格也调整到了较低的状态,放大价格竞争力,同时对产品也进行了小的改款。
也就是说,在特斯拉本身已经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上,两款车型的销量增速还是慢于整个市场。
根本原因是,市场对于特斯拉的认知度更加清晰,伴随着技术的科普、更多优秀产品的出现,第一批电动车用户换购需求的出现,特斯拉的吸引力明显下滑。
过去市场对于电动化的认知,是建立在特斯拉颠覆传统电动车老、旧、慢的认知上,第一批Model S的性能、加速、智能化让人们对特斯拉有了一个非常高端的认知。
而当年的Model S又是在价格上和7系、S级齐头并进的高端货,随后推出的Model 3吃的是第一批Model S建立起来的品牌红利。
当然,还有Model S本身不错的三电系统、科技表现力,随后推出的Model Y则是将中国消费者对尺寸、空间、性价比需求拿捏到了极致。
但很遗憾,特斯拉的产品迭代速度太慢,而且大革新的技术也没有在真正意义上登陆国内市场。
回头来看中国电动化产品,800V以及豪华座舱已经成为25万级产品标配,不仅仅续航能够轻松超过650km,同时充电速度可以比特斯拉更快(大功率充电桩下),舒适度、空间、配置表现以及豪华度更是远超特斯拉。
在有更多选择的情况下,用户选择特斯拉的理由就更弱一些。
退一步分析特斯拉2023年销量,Model Y完成了45万销量,而Model 3只有不足15万销量,说明没有空间优势的Model 3也会失去在自主品牌面前的核心竞争力。
Model Y销量巨大,还在吃特斯拉的品牌红利,同时也在吃空间、性价比优势。
不过能从特斯拉手里抢市场的不仅仅只有中国品牌,外资企业也是直接对手,比如说BBA的主流车型价格降到25万以内,宝马i3的价格只有23万左右,奥迪A4L的价格不足24万,这些车型的价格下调,显然让用户开始放弃特斯拉。
换句话说,目前特斯拉在国内的产品急需换代,也需要补充能量进来,去年推出的焕新版Model 3相当于中期改款车型,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刺激国内消费的想法。
从规划上来看,特斯拉的CTB、皮卡以及4680、V4快充需要提前落地,才能够在竞争更加激烈的中国市场中获得声音。
之所以在2023年特斯拉还有增量,是过去品牌沉淀、当下市场增量带来的,不过随着品牌认知的成熟,不少人对特斯拉的膜拜度下降,再加上竞争对手的持续加码,2024年对特斯拉的考验将会更加明显。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