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做事的目的与意义。问做事的目标。问做事的方法论。思考清楚这三个问题要比单纯地努力、勤奋、拼命重要得多。”
01
有个我认为很重要的逻辑,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做事之前,我会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第二、这件事我要做成什么样?
第三、我怎么做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第一个问题是元问题,它是探索真实需求和做事动机的起点。
就比如说转换职业赛道这件事,就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真实的需求与动机。
我是因为热爱,内心渴望,认可新的职业?还是因为抱怨,心灰意冷,逃避旧的环境?
不一样的需求与动机,会决定我走上不一样的发展之路。
02
—
第二个问题涉及到做事的目标。
如果我已经下定决心要做成这件事,除了这件事值得做之外,更要有远大的目标。
举几个例子。
比如,我要学习编程,那我就不能满足于只编出几个DEMO小程序,而是要让自己熟练掌握,做出自己的软件产品,甚至让它成为谋生技能。
又比如,我要养成运动的习惯,那我就要让这个习惯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天锻炼、每天练习,就像吃饭睡觉一样,直到我不运动就会感到浑身难受。
总之,我想培养技能,那就让技能成为我不可或缺的影响力;我想养成习惯,那就让习惯成为我身体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同样,我要获得成长,那我必须要有“人往高处走”的志向。
尽管当下的我能力还有所欠缺,但我完全可以通过制定远大的目标和持续的努力去弥补这些差距,何况这个差距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那么难以跨越。
03
—
第三个问题就是要找到正确的做事方法。
有了正确的做事方法才能确保自己的努力不会白白付出:
相信科学,利用好规律与工具,借鉴牛人的认知和经验,给自己的努力加上杠杆,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
就比如说,我总结了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论,从“初浅知道”到能“熟练运用”,需要经过以下六个步骤:
1、知道知识
2、理解知识(消化吸收)
3、输出知识(简化,向别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4、连接知识 (建立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关联)
5、内化知识(实践验证、深度记忆)
6、运用知识
连接是为了让大脑中的新旧知识点建立相互“联系”,形成知识点到知识面的升级;内化是为了充分消化吸收知识,提升认知。
虽然“连接、内化”的过程会烧脑,会痛苦,但只要通透过一次,便会体验到那份开朗。
也只有通过系统化地刻意练习,在实际运用知识时,自己才能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体现出在知识层面的竞争力。
04
最后,总结一下:
做事前,最好问自己三个问题: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问自己做事的目的与意义。
这件事我要做成什么样?-- 问自己做事的目标。
我怎么做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问自己做事的方法论。
思考清楚这三个问题要比单纯地“努力、勤奋、拼命”重要得多。
就好像前段时间,我就一直在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写作?我写作的目标是什么?怎样能越写越好?
现在,我有了初步的答案:
我的写作是为了锻炼思考能力,思考能力加强了,碰到问题就能做出更准确的分析与判断。
以前虽然读书很多,但只有输入,并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很多道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要说应用实践了,这是完全的死读书,读死书。
写作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写作是一个输入到输出的过程。
每篇文章的形成,必须要对书中的观点进行思辨,思考得越深入、分析得越透彻,输出的文章就越有价值。
你看,把这三个问题搞清楚了,做事的原则就不一样了,它会让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真正该做和应该先做的事情上去。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