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基层干部埋头“重复填表”,考核指标内容设计过于学术化,基层干部累,百姓群众烦。“多个部门都入户,一个数字反复问”,的精准脱贫不仅没给贫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反而导致扶贫干部把大量精力耗费在“表海”和数字重复确认中。在大数据时代,如何让脱贫工作与大数据结合,更加高效便利,让“两不愁、三保障”更接地气?3月3日上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之际,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民进甘肃省委主委尚勋武做客中国网政协频道和中国首款议政平台《议库》APP平台共同主办的《建言中国》2018两会特别节目,接受记者专访。
.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民进甘肃省委主委尚勋武接受记者专访(胡俊 摄)
以下为采访专访全文:
各地都重视精准脱贫的考核
问议库·建言中国:精准脱贫攻坚到了关键时间,精准脱贫要防止虚假脱贫,关键是考核把关要落地,以“两不愁三保障”为例,根据您的调研,对脱贫成效的考核,方面现在做得怎么样?
尚勋武:扶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这几年都是很重要的工作。为了把工作做实,有成效,让老百姓满意,这两年加大了考核督查的力度。从考核督查的方法来讲,中央对地方有考核督查,为提准确性,采取了跨省区的互验,同时还有第三方评估模式,取得了很好效果。考核实际上起到了督促和领引导作用,是一个指挥棒,考核的内容、方案、方法,地方都会作为工作的一个主要依据来参照。从过去已经开展的两年来看,我觉得成效还是很显著,这几年各地都对精准脱贫考核工作十分重视。
脱贫验收要用老百姓能懂的方式 不宜学术化
议库·问建言中国:您在提案中说,“考核指标内容设计过于学术化”,能举例说明吗?您有什么好建议?
尚勋武:考核需要标准。我在基层有一个专门帮扶的贫困村,在帮助这个村子脱贫中接受过考评,;同时,作为民主党派也派干部参与了考评。在接受考评和参与考评的过程中,听到看到了基层反映,他们对于考核工作还有些意见,其中一个就是标准过于复杂。
我在研究这个标准体系的时候,觉得这个标准体系过于学术化。我过去也做过贫困问题研究工作,分析百姓贫困的原因。“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这都涉及到了收入。
脱贫标准中有一个就是收入标准,我们在研究农民收入的时候,把它做一个结构性分析,分成很多类型,比如说,农民经营性收入,就是在家里从事劳动生产等卖出农产品的收入;第二块转移性收入,就是政府支持农业生产,给农民的各种补贴;第三块工资性收入,就是农民外出打工或就近打工,别人给发的工资这块收入;还有第四块财产性收入。
研究农民收入,是为了帮扶他,提出具体帮扶措施,哪一方面收入不足提高它,这是从研究出发的。然而我在这个考核过程中发现,现在考核的内容,如果把“农民收入”放到现实中看,农民收入这块,也按研究问题的时候结构性分析的这样去设置。这个设置,实际上我给它一个这些概念就是过于学术化。很多贫困地区老百姓文化素质比较低,就像我所在的甘肃,贫苦地区有很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就是四五年时间,小学没毕业,这些概念引入以后,他们不理解,回答得就答复这些问题有些不准确。
尽管设计这么复杂系统,设计这一套复杂的指标目标目的是为了准确,但这些如果老百姓理解不准确,就会事与愿违,反而使导致结果不是很准确。所以我提出考核标准过于学术化,就是要把研究的思维拿掉,用基础实践工作的思维做验收,要做这么一个变化。
问议库·建言中国:我们了解到,现在基层乡镇、村以及有人反馈,精准脱贫“填表”报告的事务性工作压力比较大,国务院扶贫办发文要求尽力减少重复考核和填报。据您了解,这方面情况怎样?
尚勋武:实际情况确实像基层反映,我们现在考核验收表格设计过于复杂,这跟前面我讲的有些内容过于学术化也有关系。
表格设计的得复杂,造成填报非常多的重复填报非常多,。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考核的部门多,负责的部门也多,每一个部门都要去基层了解情况,都可能要入户。在村上,老百姓有时候也觉得过于太多入户了,一个数字反复去问,他也不胜其烦,所以我觉得在对重复劳动问题的解决,在验收过程中。这个问题要注意。
有很多办法可以减少重复的填表填报。比如说,现在都用大数据,大数据用在精准扶贫这个系统,有些原始数据像家庭状况,不需用每次入户都要问;有些收入像转移性收入这块,凡是国家给农民发的钱,都是通过一卡通发到各户,也不需要到农户去问。通过系统简化,可以做到入户数据比较简约,就可以容易把贫困户家庭状况搞清楚,不用每次去都要填很多数据。
我觉得现在一个是要用好人力资源,另一个还是要用好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入户再问了,入户去问的是大数据得不到的数据,然后把两个数据结合起来,每一户的状态就已经比较精准了,这样就可以大幅度减轻基层入户调查数据劳动。
而且大数据方便检索,也有利于各方面总体掌握、了解情况。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