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今天在BI上看到一篇文章写到:谷歌内部员工自制meme吐槽自家AI产品名字,先放几张meme感受一下:
2.如果你也跟不上Google发布AI产品的脚步,或者很难分清哪些名字对应的能力,没关系,因为他们内部员工也搞不清哪个是哪个。我怀疑前段时间大裁员,把品牌负责人也裁掉了。
3.OpenAI发布ChatGPT后,作为技术奠基者的谷歌,而后推出Bard,但是OpenAI一路狂奔,谷歌望尘莫及。在过去三个月里,Bard突然被下放,然后,谷歌内部员工对混乱的产品名字叙事线抓狂,这里试图理清一下:
Google推出了Gemini后,将其嵌入Bard(使用模型:1.0型号)
2月7日正式下放Bard改名为:Gemini(使用模型:1.0 Pro型号)
推出更好的版本:Gemini Advanced(使用目前最强模型:1.0 Ultra 型号)
推出Gemini Advanced的另一个改进版本称为Gemini 1.5 (使用目前最强模型:1.0 Ultra 型号)
以及同步发布用于早期测试的第一个 Gemini 1.5 型号—— Gemini 1.5 Pro(100 M token的上下文窗口)
后面推出了 Gemini for Workspace
员工可以访问基于 Google 数据训练的 Gemini 内部版本,名为 Goose。
最近推出的开源大模型:Gemma
4.是不是很复杂?以上发布后,造成的结果是,用户在感知、传播、使用的时候,将模型和产品名字混淆,比如把Gemini Pro当做Gemini Advanced,而实际上就是Gemini;Gemini Ultra 和Gemini Advanced 区分为两个不同版本的模型;比如Gemini 1.5 Pro和Gemini Pro....
现在又出现一个Gemma,名字和Gemini相似(虽然是不同意思)。
估计Google内部员工已经忍了很久了,用meme无力吐槽
5.我们来看OpenAI的AI产品版本名字及对应模型就清晰多,其一直沿着两条线进行版本迭代、对外传播,保持一致性,让用户一目了然:
产品名字:ChatGPT、ChatGPT Plus
模型名字:GPT-3、GPT-3.5、GPT-4、GPT-4 turbo
ChatGPT:开始使用模型为GPT-3,后迭代为GPT-3.5,面向免费用户
ChatGPT Plus:开始使用模型为GPT-4,后迭代为GPT-4 turbo,面向付费用户
6.实际上也反应了谷歌AI品牌战略混乱的问题。产品或品牌名字反应一家公司面向市场的洞察和定位是否清晰的表现,也体现其战略意图是否清晰的符号之一。另外一个符号则是标志(logo)的形象和内涵的体现。
7.试图理解和猜测,为何Google的AI产品的名字如此混乱、复杂和不清晰。
战略性焦虑引起的行动变形:面对OpenAI向AGI狂奔,Google以多个产品(模型)和型号推出进行竞争,确保不能错过这波AI领导者的地位,以及挽回AI老大哥的颜面。但在处理这些AI产品型号时,为了区隔竞争对手,而以其它名称进行代号(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要用Ultra,则反应Google的大公司思维和态度——似乎对外呐喊,这个模型是 极端完美无敌的),这个策略是好的,但却不能很好地在区隔产品和模型名称之间的命名,以及关键的一致性传播。谷歌肯定不乏品牌专家,但不晓得为何出现这样的“失误”。
反应其内部可能多个产品线并行,和混乱的内部团队管理;Google内部AI团队和Deepmind合并,团队之间可能并未完全磨合,协同起来,可能内部在搞竞争淘汰。尽管人员比OpenAI多,但没有一致地目标,反而分散资源和精力,变得在追赶OpenAI。
8.混乱的AI品牌战略会影响什么呢?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