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时间以来,在互联网平台的自媒体、大数据和算法的相关话题上,我一直在与自己作斗争。
算法还没有像这样大面积推广应用之前,我会第一时间去体验一款新的软件、平台、产品,并且认真地写测评感受和详尽的分析体验(虽然现在都找不到了),所以很多互联网平台、软件的账号我都注册得很早,并且很早就开始探索一些当时尚未流行起来的功能。
但是后来平台迈向平稳发展期,大量内容涌入,我开始发现平台的算法机制在裹挟我的自由选择。我推崇深度思考,非常警惕碎片化资讯,然而却也控制不了自己被卷进信息流和“猜你喜欢”,这种失去信息自由的感觉让我非常不舒服,也让我迷失了方向,所以我停了下来,不再输出。
通过与巨量碎片信息的隔绝,我保护了自己的高敏,给自己建构了一个安全区。
最近,我在经历一些挣扎、挫折与人生巨变,安全区被颠覆。为了不让身边朋友被我影响,我开始大量阅读搜索自救知识,在这个不断看到算法推给我同质化信息的过程中,我突然意识到,我其实并不会被碎片化的信息打乱节奏。
信息茧房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们需要安全感。无论是信息内容的高度相似,还是让人失去自我判断的强势表达,其实背后的原因都是人的需要。
在这角度上,信息茧房=安全区,即:人们需要一个声音来强化对自己的认知。
然后我意识到,我构建安全感的办法不是网络平台的人提供的碎片讯息,而是我的自我思考+知识摄入与反思+能真正看到我帮助我的人的反馈,这意味着,碎片化的网络内容只有在我同意和我允许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影响到我。
所以,其实算法不会塑造我,改变我,如果我有变化,那是因为我允许了信息的进入,是我的主观选择。
想通了这些,我突然不再害怕算法,而是把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分享看成是我与世界建立连接的方式。
现在,我可以利用规则,而不必在乎它了。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