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徐雪纯 王好 于诗奇
5月10日下午,在“高质量发展浙江行党报大调研”活动中,中央媒体及省、市党报和报业协会负责人、记者走进“世界超市”义乌,透过这个窗口探寻外贸新模式、新生态,感受外贸发展的新脉动。
即使3分钟逛一家商铺、一天逛8小时,也要一年多时间才能逛完这里——坐拥7.5万个商铺的义乌国际商贸城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向内,它背后连接着20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向外,它与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走进义乌国际商贸城,琳琅满目的货品吸引了调研团成员的目光,外商穿梭其中,招呼声、咨询声不绝于耳。星宝伞业的老板娘张吉英正在向外籍客商展示公司生产的超轻雨伞:100克出头,巴掌大小,可以方便地塞入手提包和外套口袋。
靠着一把“星宝伞”,张吉英早已是商贸城里的明星老板娘。扎根商贸城20余年,她有了好几间店面,经营各式各样的伞具,或采用新技术,或根据客户需求定制,或融入中式元素设计……
“每天至少迎接七八轮客人,客户来了,总得有拿得出手的新产品。”张吉英坚信企业的生命在于与时俱进,秉着这样的信念,公司开发出3000多款伞具,订单纷至沓来,“80%是外贸。”
眼下,与时俱进的张吉英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去年底,她借助“AI数字老板娘”录制中文视频后,生成英语、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在网上收获了200多万点击量。
“因为这条视频,三个月内新增五六十位外商伙伴,还有不少三四年没联系的外国客户来要求发新商品。”张吉英希望,AI技术能助力她进行全天24小时的多语种直播,“与客户沟通更通畅,市场机会也更多。”
丰富的商品资源出海,物流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作为“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地,义乌铁路口岸承载着重要职责。
作为“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始发站,一辆辆货车在口岸卡口进出,龙门吊将一个个集装箱卸下——运往各国的货物,需要先在这里集合、排队、候车。1公里外,汽笛声响起,满载集装箱的班列从义乌西货运站驶出,一路向西奔赴万里之遥的西班牙马德里。
从2014年始发至今,“义新欧”中欧班列先后开通了马德里、俄罗斯、土耳其等19条运行线路,辐射50多个国家和160多个城市。发运货物由最初的小商品,拓展到了新能源汽车、光伏、数码等超10万种商品。当下,这条全长13052公里的线路,早已成为义乌商品联通世界、买卖全球的大动脉。
约旦的外商穆得记得,有一段时间,国际海运价格暴涨,一舱难求,最终他通过“义新欧”中欧班列将数十箱的货物发往目的地,“义新欧班列开行,为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商贸便利。”
义乌铁路口岸的工作人员介绍,截至今年4月28日,“义新欧”中欧班列发运了53080标箱,其中去程29174标箱,回程23906标箱,“平均下来,每天的发运量在5至6列。”
眼下,“义新欧”中欧班列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客户商品运输的首选,为义乌、浙江和中国制造及全球贸易企业提供稳定高效的运输通道,为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贡献丝路力量。
“商贸业态是观察全国经济的一个晴雨表。义乌国际商贸城内处处可以看到外国采购商,充分体现了‘世界超市’的魅力。”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新媒体大平台重点报道工作室首席记者王雅洁表示,“这次走进义乌、走进浙江,我希望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和更深入的采访,为我们本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总结义乌经验,提供借鉴参考。”
“转载请注明出处”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