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预想中的一模一样
昨晚的发文一扫从前晦气,趾高气扬
其阅读数已盖过前面数篇总和
仿佛呈现出“鸡立鹤群”的霸道模样
看到这次实验的结果
我笑了,心里却同时被火点着
因为我知道,在接近2千人的阅读中
徐渭,梵高并没有占到多少
有点后悔在文中引用了闻一多先生的诗句
讥讽别人是“死水中的破铜烂铁”
殊不知,就在我找到借口以此取宠时
自己亦为抛入腐水中的“剩菜残羹”
“当你凝视着深渊,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此言出自尼采《善恶的彼岸》的第146小节
要我说,倒是可以更狠一些:
当你想取乐于深渊,你便成为了深渊
善恶的彼岸,没有彼岸,连成一片。
因此,我今天想这样在霍金的葬礼上发言:
他的躯体属于大众
但他的思想却只属于很少的一部分人
很遗憾,那里面没有我,也没有你
当下的媒体环境颇为滑稽
到处都是自助餐厅里端着盘子的人
他们永无节制,持续亢奋,
待每一道“新菜”端出,就蜂拥而至……
1988年,《时间简史》刚刚出版时
霍金曾经跟妻子抱怨道:
为什么人们不关心我的书,
却只好奇我如何克服残疾而成为科学家?
后来,《时间简史》卖到了1000万册
霍金却有了新的迷惑:
“为什么他们只买我的书,却又不读呢?”
是的,这本奇书被出版界誉为
“最没有读者的畅销书”
为什么啊?为什么啊?
现在似乎可以合理地解释这一切了
跟大众追逐过的每一位逝世名人相仿
人们贪求的只是一个故事,一些谈资而已
无问西东,也无意西东
死亡,往往具备一种魔力
它能给最平淡的剧情加上一排惊叹号
沃霍尔说”每个人都会有闪光的15分钟“
不信?我死给你看看
更何况是“霍金之死”呢?
他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值得成为热点
从陈独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算起
“民主与科学”让国人足足追了100多年
开个玩笑,霍金的逝世确有重大意义
至少能让我们显得还崇尚科学
“爱因斯坦生日这天,霍金走了。他出生的那天,是伽利略去世的日子。天选之人只是回到了外星。纪念这位伟大的学者。”
今天在很多地方看到了这句话
其中诗意漫漶,难免让人唏嘘不已
但这种过于玄妙的渲染
窃以为,恐有与科学精神相悖之处
毫无疑问,他们天命的暗合之处纯属巧合
爱因斯坦逝世的4月18日
也市日军战犯山本五十六被击毙的日子
而1946年的今天,纳粹德国陆军元帅还挂掉了呢?
什么都不能说明,对吗?
也许,正因为无从真正走进巨人们的世界
所以人们只能在仰望中发出空洞的赞叹
没错!他们都是“天选之人”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
老天之所以在人海中独独选中他们
到底想要他们干些什么?
如果非要把爱因斯坦和霍金串联起来
你会发现,他们能让后世陷入思考的
绝对不限于各自的科学成果
还有对科学以及人类未来命运的担忧
1946年7月1日
爱因斯坦的头像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
你敢相信吗?你愿意相信吗?
该文章的标题叫《世界摧毁者爱因斯坦》
啊?!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就在一年前,美军在日本投下原子弹
仅在长崎一城,当天便死去6万余人
人类被自己第一次释放出的恶魔彻底惊呆了
当然,在广岛和长崎的哀嚎中
黯然神伤的还有伟大的爱因斯坦
他和他的同行们催生了这个潘多拉魔盒
" 战争是赢得了,和平却没有了 "
正如雷管和炸药的发明者诺贝尔
他的余生几乎都在忏悔中度过
在战后,爱因斯坦也倾尽所能,四处奔走
他希望人类严控核能,并最终消灭核武器
然而直到今天,种种事实表明
爱因斯坦临终前的呼吁只是一厢情愿
核武器的种类与数量不减反增
这个妖孽魔盒随时都有被再度打开的风险
至于霍金呢?
他的各类学术成果艰深晦涩,自然难懂
但我至少能读懂他对未来的担忧:
“科学带给人类的还有危险!”
“ 在我的一生中,我见证了很多社会深刻的变化。其中最深刻,同时也是对人类影响与日俱增的变化就是人工智能的崛起。人工智能可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事件,它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如果我们不能学会如何避免风险,那么我们会把自己置于绝境。”——霍金
正如霍金所言,
贪婪和愚蠢,是人性的基本属性
也是人类不可更改的弱点
它们将在人工智能时代时带来更多危险
3月14日,的确令人遐想
爱因斯坦生日这天,霍金走了
他们说霍金和爱因斯坦会在星空里交谈
如果,那一定不是谈笑风生
该有无数声真正发人深省的叹息……
以上,就是今天想说的
文中插图来自
部分来自网络
— 完 —
【后记】
顺便说一句,今天还是释迦牟尼的生日哦~
佛说:“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那些连爱因斯坦和霍金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许,或有答案藏在这里……
——王超
本期延展阅读
▼
苹果用户赞赏专用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