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汇川区团泽镇大坎村村民杨昌绪每天都在菜地里忙活,翻土、起垄、填埋农家肥,干劲很足。
“以前自己种蔬菜一亩地顶多挣600元,赶上天气不好或者市场不好,每亩地连400元都挣不到,我家一直是村里的贫困户。”杨昌绪说。
如今
杨昌绪家成功摘掉“贫困帽”,不仅添置了液晶电视,他还带着老伴坐飞机去旅游。“土地租给合作社,每亩地租金800元,光是租金一年就有2600元。在合作社打工,每小时7元,一个月算下来能挣2000多元。”杨昌绪向记者算起了他的增收账。
租杨昌绪家土地发展蔬菜种植的是汇川区凤山鹌鹑养殖合作社。据蔬菜基地负责人刘晓林介绍,像杨昌绪一样参加合作社的农户有几百家,合作社共租用土地1800多亩,有不少贫困户通过出租土地和在基地打工成功摘掉贫困“帽子”。刘晓林拿着手机对记者说:“蔬菜产量高、销路好,群众才能得实惠,这都得感谢大数据。”
原来
刘晓林用手机里的“电商云到村里”微信公众号可随时查看订单,按照订单数量种植、采摘蔬菜,采摘的蔬菜直接卖到遵义城区的社区门店。这样一来,不会有蔬菜卖不出去,同时也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蔬菜价格相对稳定。
“电商云到村里”
是遵义市院士工作中心自然资源信息工作室成立的遵义市中科有数公司注册的微信公众号。公司通过采集市场信息,将数据收集分析后,根据商家、市场需求发布到微信公众号。
销售合作社蔬菜的社区门店在遵义市有28家,每天销售的蔬菜数据也会被上传到遵义院士工作中心自然资源信息工作室,根据销售数据,可以及时调配农产品交易。
“过去的农业种植基本都是根据经验决定种什么,不知道下一季该种什么,也不知道种了以后能不能卖出去。现在有了大数据的支撑,不但知道种什么、种多少,我们还在田间地头安置了农业物联网设施,实时监测土壤、水分、气候等数据,指导农户科学种植,保证农产品品质,提高群众收入。”遵义市中科有数公司副总经理王大正说。
来源:今贵州
实习编辑:李亮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