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美国没办成的事我们成了:嫦娥六号一铲子下去,月球轻了两公斤

有网友戏言称,“月球随着中国‘嫦娥六号’的启程,一下子轻了两公斤”。

为什么这么说呢?“嫦娥六号”这一铲子下去,两公斤的月壤应该是被带回来了。虽然具体有没有两公斤,现在我们还不知道,但是我们确实能够从“嫦娥六号”的行动中,看出中国航天探索的一些路程,包括战略。

嫦娥六号带着“蟾宫宝藏“归家

“嫦娥六号”实际上本来是“嫦娥五号”的备份星,但是中国有这样的传统,每次主要的任务完成之后,备份星承担的任务就会升一格,谋求再向前推进一步,增加任务的难度系数。由此,这次“嫦娥六号”就创造了一个中国乃至全球人类探月史上,从未有过的壮举。首次在月面软着陆,并且实现取样返回。

在月球上取样返回这个任务,中国已经做得非常娴熟了。我们看着陆器稳稳地软着陆,然后提取样本,转移样本,上升器点火升空,在轨道上跟轨道器交会,再次转移样本,然后上升器扔掉,轨道器开始返航。

最后在接近地球到5000公里左右的时候,轨道器和返回器分离,最后小小的返回器带着样本,回归到祖国的怀抱。

成功挖土后,留下一个“中“字,意义不凡

中国国旗在月背飘扬

“嫦娥六号”做了一件史无前例的事情,几百年来人类一直遥望着月球,但是我们只能看到正面,即便是轨道出现这种振动,我们也只能看到月背的10%左右,有百分之八十几永远都看不到。1959年,苏联的“月球3号”探测器拍了一张模糊的月球照片,这张照片已经足够震撼科学界。我们一下子发现,月球正反两面截然不同,典型的“两面派”。

这样的天体人类还极少遇到过,自然对月球就产生了很多的疑问。比如说,月球正面和背面这些地质构造、演进过程、岩石元素的分布的差异是怎样造成的?这些差异跟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周期的耦合是否具有一致性?月球自转转成了这么神奇的状态,跟它的正反两面不同,究竟孰为因孰为果?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曾经数次把航天员送到月面上进行科考,带回了200多公斤的月壤样本,但是都是来自正面。

如果想考核月球的背面,光靠拍照和遥感是不够的,还需要零距离地直接提取样本,所以“嫦娥六号”这次承担的就是这个工作。这次任务的完成,将为人类揭示月球的形成及演进过程,以及月背和月面差异迥然的原因,拿到一把宝贵的金钥匙。

这两天,实际上我们也观察到网络上一个有趣的现象。对于阿波罗登月一事到底是真是假,出现了大量的争论的声音。质疑的人秉承的一种观点就是,直到今天,距阿波罗登月已经过去了55周年,美国重返月球仍然进行得如此艰难,你有什么理由让我相信,它在1969年就实现了载人登月?

这个理由实际上还是挺有利的,另外就是还有网络上流传的,包括光影的问题、国旗飘摆的问题、头盔面罩的影像问题,很多很多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大部分在互联网上,都有一些科学机构做解答。

我们今天就姑且谈几句美国为什么如今重返月球很困难。我个人有自己的一些观点,供大家分享。

首先,美国当年“阿波罗登月计划”在1961年。肯尼迪总统提出要在70年到来之前,把人类送上月球的时候,当时美国的载人轨道飞行还没有完全实现,只实现了载人的亚轨道飞行。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时美国正在进行的还是“水星计划”。还被苏联人嘲笑,说是像跳蚤般的在地球表面亚轨道,一跃就掉了下去。所以从那个时点来看,仅完成了亚轨道飞行。要在9年以后把人类的足印印上月球,这是一个超级巨难的工程,美国面临的也是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

“水星”飞船是美国的第一代载人飞船

但美国当时实际上在阿波罗工程上,是搞了一个举国体制,集中了全国最为优秀的科研资源,来打造阿波罗工程系统。整个工程,包括相关的参与机构,留下的大量的档案、影像以及文献,这个在互联网上都能看到。

另外,阿波罗本身工程在登月飞行过程中也有大量的影像,从阿波罗的1号到阿波罗10号都有记录,而且在阿波罗任务中美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阿波罗1号在实验中,地面实验的时候,发生了舱内火灾,3名航天员当场丧生,美国的惨痛不可谓不深刻。因为当时飞船的内部环境,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有成熟的认知,所以当时用的纯氧,直接导致了火灾。美国等于说是边探索载人飞船的设计,边制定登月的计划。我们还要再提一句,阿波罗登月6次成功,这并不意味着它的工程任务没有风险。

烧毁的阿波罗1号指挥舱残骸

纯氧的环境再加上当时太空舱内有很多易燃材料,这一切无疑都加重了火势的蔓延

实际上在整个阿波罗的工程中,今天回望,它的工程系统是存在着不小的风险性的。

换句话说,今天阿波罗系统的可靠性,以目前的标准来讲是难以接受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登月舱携带着美国航天员到达月面完成科考,准备回程的时候,如果登月舱的上升级的发动机点火失败,那么航天员就失去了搭乘登月舱返回的可能。但是作为工程任务来讲,你是不是有弥补的手段,一定要有一个备份。

而阿波罗任务给航天员准备的这个应急逃生系统做这个备份,是极为粗陋的。它就是一个金属架,上面安装了两个金属椅子,底下安装了一台姿态控制的发动机,由四个软质的燃料箱提供燃料。

当年阿波罗1号的太空舱残骸

而这个燃料哪来?还需要航天员手动地从登月舱的燃料箱里把燃油抽出来,加注到燃料箱里,然后启动这台火箭发动机。完全由手动控制,从月面搭载着两个人狼狈地升空。以手动的方式寻找在轨道上等待他们的指令舱,在上面完成一次勉强的对接。

对接之后,两个航天员通过空间行走,爬向指定舱。而内部的航天员就要打开舱门,迎接他们。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这是多么大的风险系数。轨道交会对接,从上升开始,完全由航天员手动操作,这完全要依赖航天员平时的训练基础。一旦这种情况发生,那么结果是福是祸都很难预料。

再比如说,阿波罗13号的爆炸,已经通过电影为大家广为流传。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r1ZvuDFilNYfm5Z7QVu75M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