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人类微生物共享:近朱"菌"者赤,近墨"菌"者黑?

人与人之间更多共享的是共生、有益、不坏的微生物。

你可能完全不知道,通过微生物可以把你及家人跟另一家人完美区分出来。也就是说,你家里的一些微生物,专属于你和家人,是家庭的独特印记。

而且,你和家人身上的一些微生物,跟你家地板上、厨房操作台上、门把手上的微生物是一样的;如果你们搬家,新家里的微生物很快会变得跟老房子里的类似,你们的微生物也就跟你们一起顺利搬了家。

十年前的2014年8月29日,由Jack A. Gilbert团队主导,发表在Science期刊的研究论文,就关注了这个有趣的话题。

你和家人之间到底会共享多少微生物呢?

2023年1月18日,由意大利科学家Nicola Segata等人主导,在Nature期刊发表的论文,用1万个人的数据进行了仔细分析。

他们发现:母亲和孩子之间共享的肠道菌株(特指菌株水平)最多,在孩子1岁之前大概有50%,之后有所降低,平均也有34%;同一家庭成员之间的微生物共享率平均有12%,而某些村庄的不同家庭的人之间也有8%的共享率。

至于口腔里的菌株,不论亲属关系如何,住在一起的人,平均有32%的菌株是共享的。

这是发生在家庭、亲人之间的故事,其实,任何两个有接触的人,他们都可能存在密切的微生物交换;在人和不同动物之间,也普遍存在着微生物交换。

科学家们认为,微生物也具有社会性,在社会交往中行使重要的角色,为此还专门提出了“社会菌群 Social Microbiome”这个概念。

2024年1月4日,Cell 期刊专门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社会菌群尤其是其中共生、有益而不坏的微生物的共享规律。

我个人认为,这可以视为“社会菌群”这个领域的纲领性文献。其中有张图生动形象地表示了人与人之间共享微生物的可能形式。

首先,不同人,比如图里的红人和蓝人,我将他们类比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里的“朱”和“墨”,他们之间存在普遍的微生物共享情况:

这两人之间出现的情况可能是“近朱菌者赤”,也可能是“近墨菌者黑”,一个人的微生物完全共享给另一个人;

也可能是“近朱菌者”部分被“赤化”,“近墨菌者”部分被”黑化”,于是他们都变成了“紫人”;

或者是相互影响,你给我一些菌,我给你一些菌,这应该是出现最多的情况;

而在极少数情况下,“朱”和“墨”互不影响。

怎么样,是不是很有意思?这就是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出现的“社会菌群”的“社交方式”。

我个人很喜欢“社会菌群”这个提法,本质上它也可算是在“同一健康”的范畴里。今天和大家分享这个概念,让我们一起多多关注。

利益冲突声明

Conflict of Interest Statement

热心肠先生热衷于科普事业,是iMeta期刊联合创办人和执行主编,在全国性学会等专业机构担任职务,并担任高校讲座教授。

然而,需要提醒读者的是,他创办及主要所在的单位——北京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盈利性的商业化机构,他也因此在这家公司及多家关联公司担任董事长、董事等要职。

此外,他还是上海医药、健合集团、蒙牛集团等企业正式聘任的咨询或顾问专家,并为其他众多企业提供战略、产品等顾问服务。

热心肠先生通过持股、薪酬、分红和顾问费等方式从上述盈利性机构中获利,尽管在撰写文章时,其始终希望秉承科学严谨、客观公正的态度,但仍因上述原因可能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利益冲突:

因商业动机失去科学传播应有的严谨性客观性。

偏重于介绍利益相关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而忽视其他潜在的选择。

重点强调利益相关公司的优势,而淡化其劣势。

为避免和减少利益冲突带来的不客观性,热心肠先生将采取以下措施:

公示本声明,明确标明利益相关公司的关系。

客观公正地评价包括利益相关公司在内的所有机构。

鼓励读者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并加以改善。

读者朋友们在阅读热心肠先生的文章时,请注意了解其商业背景,并保持理性判断和批判性思维。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smEjZUaDm6R-f6XT6dE5-d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