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首次有了一个猛犸象组织,我们大致知道哪些基因被打开,哪些基因被关闭。”Marti-Renom说,“这是一种非凡的新型数据,也是对任何古DNA样本中基因的细胞特异性基因活性的首次测量。”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组装了一只52000年前的猛犸象的基因组和三维染色体结构,这是首次借助古代DNA样本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些染色体化石比大多数古DNA片段长100万倍左右,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猛犸象的基因组在活细胞内是如何组织的,以及哪些基因在提取DNA的猛犸象皮肤组织中是活跃的。这种前所未有的结构细节得以保留,是因为该猛犸象死后不久就被冻干,这意味着它的DNA以类似玻璃的状态被保存了下来。7月11日,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旗下期刊Cell(《细胞》)上。
“这是一种新型化石,它的规模使单个古代DNA片段相形见绌,其序列是古DNA片段的100万倍。”美国贝勒医学院基因组结构中心主任、论文通讯作者Erez Lieberman Aiden说,“这也是第一次对古代样本进行核型鉴定。”
了解基因组的三维结构可以提供除序列之外的许多额外信息,但大多数古DNA标本都是由非常小的、混乱的DNA片段组成的。在绘制人类基因组三维结构的基础上,Aiden认为,如果能找到正确的古DNA样本——片段的三维结构仍然完好的样本,就有可能使用同样的策略来组装古代基因组。
研究人员在5年里测试了数十个样本,进展缓慢。幸运的是,2018年在西伯利亚东北部出土了一只保存异常完好的猛犸象。论文联合通讯作者、贝勒医学院的Olga Dudchenko说:“我们认为它在死后不久就被冻干了。脱水样品中的细胞核结构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为了重建猛犸象的基因组结构,研究人员从其耳后的皮肤样本中提取了DNA。他们使用了一种叫做Hi-C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他们检测到DNA的哪些部分可能在空间上很接近,并在细胞核中以自然状态相互作用。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拼图,有30亿个碎片,但你没有最终拼好后的样子。”论文通讯作者、巴塞罗那国家基因学中心和基因组调控中心结构基因组学家Marc A. Marti-Renom说,“Hi-C可以让你在开始把拼图拼凑在一起之前,有一个近似的图像。”
然后,他们将来自Hi-C分析的物理信息与DNA测序相结合,以确定相互作用的DNA部分,并以现代大象的基因组为模板,创建了猛犸象基因组的有序图谱。分析显示,猛犸象有28条染色体,与现在的亚洲象和非洲象的数量相同。值得注意的是,猛犸象染色体化石还保留了物理完整性和大量的细节,包括纳米级的环路,这些环路使转录因子与它们控制的基因相接触。
通过检查细胞核内基因的区隔化,研究人员能够识别猛犸象皮肤细胞内活跃和不活跃的基因——这是表观遗传学或转录组学的指标。与其最近的亲戚亚洲象的皮肤细胞相比,猛犸象的皮肤细胞有不同的基因激活模式,包括可能与长毛和耐寒性有关的基因。
“我们首次有了一个猛犸象组织,我们大致知道哪些基因被打开,哪些基因被关闭。”Marti-Renom说,“这是一种非凡的新型数据,也是对任何古DNA样本中基因的细胞特异性基因活性的首次测量。”
尽管这项研究使用的方法依赖于保存完好的化石,但研究人员乐观地认为,它可以用于研究其他古代DNA样本——从猛犸象到埃及木乃伊,以及近代的博物馆标本。
接下来研究人员将检查猛犸象其他组织的表观遗传模式。通讯作者、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和挪威科技大学的古基因组学家M. Thomas Gilbert说:“这些结果对复活猛犸象有明显的影响。”
阅读论文:https://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4)00642-1
了解更多最新研究,请关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官方微信“CellPress细胞科学”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