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卡圈钱跑路戏码频频上演,管住预付卡发行乱象,大数据监管能否有所作为?作为优化法规制度供给大调研活动内容之一,近日,市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先后赴上海银商咨询有限公司、市工商联,就《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草案)》开展立法调研。
已建立大数据平台,将实现“多联”
预付卡监管不给力,信息不对称是原因之一,多少企业在发卡,发卡规模多少,主管部门并不掌握。记者了解到,市商务委牵头建立单用途预付消费卡协同监管平台,将实现信息互联、风险预警、分类监管三大核心功能。
“通过该监管平台,将实现几个‘联’。”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介绍,一是实现与企业的联通,发卡主体通过建立发卡业务处理系统,或使用公共基础发卡业务处理系统,实现与监管平合联网信息对接。二是实现监管部门之间的联通。据介绍,平台将对接来自银行、保险机构、相关政府部门、12345的投诉平台及行业组织的信息,实现相关信息数据的集成汇总,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比对,进行红黄绿灯分类监管,及时开展风险动态预警。此外,平台还将对消费者开放。消费者可以通过平台查询售卡商户情况及用卡消费信息。
刘敏认为,监管平台建设思路是充分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形成多边治理体系,从根本上实现单用途预付卡发卡信息透明可追溯,有效防范资金风险,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少数人“生病”是否需要多数人“吃药”
政府“搭台”,企业是否买账?从调研结果来看,担心工作“加码”,成为企业方关注的主要问题。
来自紫苏文化的徐香提到,我们每天要对工商税务报账,企业内部系统也会有消费账目明细,重复的信息汇集,是否会增加企业负担?
来自易果生鲜和康城投资的企业代表表达了同样的顾虑,“由于预付卡消费每天时时在发生,如果要求商家即时上报所有信息,势必给企业增加不小的运维负担”,不少企业表示,企业和平台对接的信息有哪些,信息上报的频率如何,这些希望在操作细则中予以明确,确保法规可落地。
“平台建设的初衷很好,但要避免管得了君子管不了小人”,来自华安美发的朱建国认为,目前预付卡超发滥发现象主要集中在连锁经营、轻资产经营等企业,此类高风险企业应该成为重点监管对象。“一刀切”式的严管,容易打击正规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并不能完全制约违规企业。在朱建国看来,虽然预付卡纠纷频发,但圈钱走人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少数企业得病,是否需要所有企业吃药,值得商榷”。
既要有“大棒”也要有“红利”
建立统一平台,实现数据集成,对于预付卡乱象,大数据能否对症下药?是调研中各方关注的问题。
“平台设立的初衷很好,但是如果商家不主动对接怎么办,如何保证平台运作的有效性?”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林荫茂指出,对于企业,管理部门不能“只打不拉”,“如果只是高举监管大棒,势必挫伤企业积极性。不能总是想着怎么去管,平台的定位要改变”,林荫茂认为,平台的功能定位除了管理也要体现服务属性,要让更多的企业主动对接入网,就要让企业看到红利,对于联网企业,政府部门应予以更多的优惠便利政策,“红利在哪里?平台设计中应该要有所体现。”
“关键还是制度设计的有效性问题。”在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阎锐看来,从保护消费者权益角度出发,政府一定程度介入防范预付资金安全风险确有必要。但是平台监管效能取决于一系列实际操作问题。“目前还是想利用政府强制让企业给平台报送信息。问题是,企业信息能不能报来?即使企业上传了数据,报得准确不准确,是否有隐瞒漏报等问题?能否及时有效的报送?特别是,小企业怎么样让它既上平台,还能准确的报送。”阎锐认为,这些问题是影响制度设计能否精准发力的前提和关键。
“预付卡管理问题上,政府不能‘全包’,要向市场借力”,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施凯说,预付卡管理,不仅需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也需要通过行业协会、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如果政府监管的分量多了,那么市场的力量就弱了。不要寄希望于建一个信息平台,就把所有的政府责任或者整个市场都规范起来,政府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
据悉,《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草案)》于去年年底提交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一审,标志着在单用途预付卡地方立法领域,上海迈出了全国第一步。本月底,条例草案拟提交二审。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