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文华
编辑 | 闪电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你上次逛屈臣氏是什么时候?不少消费者“想不起来”的答案,正揭示着屈臣氏当下的尴尬——业绩下滑、品牌老化、关店潮。
曾经的线下美妆零售集合店鼻祖,到底遭遇了什么?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屈臣氏在中国内地的营业收益为209.14亿港元,首次出现业绩下跌。同时,用来衡量企业主营业务产生现金流能力的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也下降了4.21%。虽然在2019年有小幅回升,但整体业绩仍处于下降通道,2022年和2023年更是持续探底,不断创下新低。
结合公开数据、分析其在中国内地的发展不利的根源,实质是它卖不动了。
早在2015年,屈臣氏的危机已经出现。彼时,互联网流量红利来袭,不少美妆品牌开始转型线上,这加大了屈臣氏的压力。虽然在2019年,这一数据回升至2%,但很快就因疫情遭遇了重创。
到2021年恢复常态后,虽然有所企稳,但彼时,屈臣氏又将面对如雨后春笋般的新竞争者。
在一二线城市打不过新零售美妆集合店,在下沉市场比不过逐渐渗透的电商平台。
于是,一度引以为傲的大体量线下门店陷入关店潮。据其母公司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财报披露的数据,在2022年这个称得上屈臣氏中国内地发展分水岭的年份,其在内地的店铺数量减少343家,跌破门店总数4000家的纪录。
(图 / 界面新闻图库)
平均来算,在2022年,屈臣氏中国内地几乎一天关闭一家门店。到了2023年上半年,中国内地门店数量进一步缩减至3780家。
种种迹象表明,屈臣氏正朝着下坡路走去。并且,这位昔日零售巨头陷入“内外交困”局面。
内部来看,管理混乱频被行政处罚,因严苛制度导致合作品牌持续逃离、错失线上机会而线下门店发展不力。
外部来看,线上美妆的发展及新兴美妆集合店的冲击是两大原因。HARMAY话梅、BC极选、GINKGO-X银盒、WOW COLOUR、小山美创、THE COLORIST、喜燃等新型美妆集合店高歌猛进,频频获得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
凭借资本的力量、消费者的热衷,新型美妆集合店开始了跑马圈地的狂飙,他们不断开出新店,紧抓消费者的心智,对屈臣氏等老牌美妆零售店形成了围剿之势。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某种意义上讲,不是时代抛弃屈臣氏,而是屈臣氏的做法偏离了市场运行轨道。
*文中题图来自:界面新闻图库。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