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制造技术已在我国发展 30 余年,为向全球学者介绍中国的研究成果,在Additive Manufacturing Frontiers (AMF) 执行主编李涤尘教授的带领下,组织策划了“中国增材制造 30 年发展”特刊 (Special Issue on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in China),通过十余个国内增材制造领域的代表性团队的高质量论文,向大家介绍过去 30年来我国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主要研究成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其中,华南理工大学杨永强教授团队发表了题为“Frontiers in Lase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的文章。
概述了3D打印技术的前沿进展,包括设备、软件、现场监测和创新设计策略
激光增材制造是目前的主流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之一,主要包括激光选区熔化和激光定向能量沉积技术。由于激光束光斑尺寸小、能量密度高及热影响区小,该技术能保证高致密、高性能精细复杂零件成形,在航空航天、工业模具和生物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大型Lpbf技术示意图:(a)大型Lpbf工艺的代表性方法(b,c)分别安装DM-450和DM-650设备(d)ML-pbf软件(e)优化气体进口结构和流量(f)消除重叠线(g)航空航天轻型格子部件。
目前,激光增材制造技术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激光选区熔化装备成形尺寸仍然受到限制;
2)三维异质材料成形控制精度低、技术不成熟;
3)激光增材制造零件表面精度仍需进一步提高;
4)单一激光能量场的增材制造零件存在应力大、缺陷不易消除、组织不均匀等问题;
5)成形性能一致性、过程稳定性、以及工艺可重复性亟待提高。
lpbf制造零件小型角度及无支撑结构的设计:(a)下表面工艺面积划分原则(b)不同向下比较层数的影响 T 在相同倾斜角的样品的下表面工艺区(c)变角度样品的下表面工艺区的自适应控制(d)环形叶轮模型及其制造件(e)优化工艺支持设计和制造件
本文提供了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在未来的潜在发展方向:
1)由单一激光器向多波长(红光与蓝光、绿光相结合)/类型(连续激光与皮秒、飞秒激光相结合)/数量激光器发展,实现大尺寸、高效率、高精度增材制造;
2)由低效率、低连接质量多材料增材制造向高效率、高强度多材料增材制造发展,通过改进现有铺粉方式、设计界面连接结构等手段,实现高效率、高强度且粉末不易交叉污染的多材料增材制造;
3)由在线监测向在线监控发展,建立声、光、热、磁等在线监测信号与打印质量的有效评价体系,为在线监控的实现提供关键判据;
设计Lpbf无装配结构:(a)无装配设计;(b)间隙特征优化;(c)机构定位;(d)机构的不同装配角度;(e)(e)CAD模型的无装配"铜币算盘"和(f)使用Lpbf制造的零部件
Lpbf的生物医学应用,包括牙科修复、颌骨修复、眶假体、体间融合笼、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修复(来自中国南方大学和科技的未发表资料
研究人员持续不断探索与创新,以拓宽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技术范围和应用领域。作为中国SLM领域的先驱研究团队,杨永强教授团队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对SLM设备、控制软件、材料与工艺开发以及工业创新应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