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以来,每一次发射都是一场从地面到太空的精彩对话,而即将发射的“神舟十九号”任务也不例外。
北京时间2024年10月26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正式进入全系统合练的关键阶段,这也标志着本次任务即将进入倒计时。
本次全系统合练验证了航天员出征、进舱、发射场系统、火箭系统以及测发系统的功能,神舟十九号3名航天员在正式发射前最后一次“试驾”神舟飞船。
按照计划,本次发射场全系统合练后,3名航天员将入驻问天阁开展医监医保检测,并将在10月29日上午与媒体正式见面后执行本次飞天任务。
我国自空间站稳定运营以来,在神舟飞船载人飞行任务中,一直采用的都是“老带新”的组合形式。
这一安排已经成为中国载人航天的惯例——即由一名资深航天员担任指令长,确保技术和经验的传承,同时带领2名经验略浅或者后批次的新一代航天员执行任务。
现如今,中国首批航天员大都已年过半百,执行飞行任务的机会已渐趋稀少,自神舟十六号任务景海鹏带队与朱杨柱、桂海潮执行任务返回以来,如今历经神舟十七号、神舟十八号任务,首批航天员已经不再执行航天任务,任务指挥官职务基本转移给了第二批年富力强的航天员。
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一共有7人,分别是刘洋、王亚平、陈冬、汤洪波、叶光富、蔡旭哲、张陆。
5名男航天员,2名女航天员均已执行过任务,其中刘洋是我国首位女航天员,王亚平开展了我国首次“太空课堂”,而陈冬则作为第二批航天员首先执行了2次飞天任务。
眼看着神舟十九号发射在即,指令长人选大概率就从这7人中选拔,公众纷纷开始猜测这次任务的指令长人选到底是谁!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可能会在此次任务中担任指令长,带领乘组执行此次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大概率会由蔡旭哲领衔。
蔡旭哲此前于2022年6月5日,与陈冬、刘洋两位战友一起执行了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天和核心舱开展了一系列科学、植物培养实验,还出色完成了太空出舱任务。
蔡旭哲凭借其丰富的任务经验,已在中国航天界中获得了高度信任!
之所以能够确定神舟十九号任务会是蔡旭哲担任指令长,主要也是从前几次任务的航天员出征情况摸索出的一些“规律”。
神舟十二号汤洪波接棒神舟十七号指令长,神舟十三号叶光富接棒神舟十八号指令长,以此类推,神舟十九号指令长基本上可以断定会由参与神舟十四号的蔡旭哲担任,再搭配2名三批新航天员。
中国第三批航天员分为航天驾驶员、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三个专业领域。自这批航天员入选以来,已有6人成功飞天,包括朱杨柱、桂海潮、唐胜杰、江新林、李聪、李广苏,为中国空间站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技术活力。
“老带新”的配置延用至今,不仅在任务中继续着传递经验的作用,也推动了年轻航天员们逐步向成熟阶段迈进,提高了中国航天员队伍的技术实力与传承的力量。
随着“神舟十九号”即将发射升空,任务也将迎来中国空间站的第五次“太空会师”。
目前在轨的“神舟十八号”乘组三位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已在空间站中进行了近六个月的太空科研任务。
他们在太空中执行了一系列科学实验、试验有序推进,包括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等领域实验,还开展了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即“太空养鱼”。
不仅如此,神舟十八号乘组还打破了此前神舟十五号创下的在轨186天记录,而且把这个时间拉长到了190天以上!
这些实验不仅仅是科学探索的成果,更是将基础科研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推动了地面技术的创新发展。
在“神舟十九号”与“神舟十八号”乘组完成交会后,将会在轨工作约5-7天。这段时间,6位航天员将共同协作,完成必要的交接任务。
待任务交接完成后,“神舟十八号”乘组将带着他们的31.5公斤“太空特产”返回地球,包括生命有机分子、种子等32种生命实验样品以及无容器材料、高温材料和舱外暴露材料等18种材料样品,为国内的科研工作带来宝贵的实验数据和研究样本。
当然,“神舟十八号”乘组的科研任务涉及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其中不少实验项目将在“神舟十九号”任务中继续推进。
比如,材料科学方面的研究项目,尤其是在无重力环境下对材料物理化学过程的研究,正是这些“薪火相传”的技术探索和积累,才让中国空间站成为推动科学前沿研究的重要平台。
作为一个新兴的航天大国,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的进步有目共睹,与国际同行相比,中国在载人航天项目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例如,中国不仅实现了高频次的航天任务,且任务成功率居于全球前列。同时,中国采用的“老带新”组合和零窗口发射策略,也都显示出在航天任务安排上的创新和务实。
此前我国已经正式邀请了国外航天员参与国际空间站合作项目,还宣布了意大利、法国、印度、日本等17国的科研项目加入中国空间站。
这些举措都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将更加开放,并走向国际合作。
用不了多久,我们有望看到更多国内外航天员的身影出现在中国空间站上,而这将是中国航天事业走向国际化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