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Lean Manufacturing(精益制造)
点评:精益生产是在 “丰田生产系统”基础上发展来的,但在范围、理念和应用上都超出了丰田生产系统。对精益生产较严密的描述是:通过消除生产全过程的一切浪费,以持续地改善制造系统,来实现客户最大满意的一组原则、观念和技术。
有别于六西格玛,精益是东方的思维方式,讲究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整体实施来解决问题,是一种类比法。精益适合用于解决与时间有关的问题,如交付期,准时率,周期等。精益是从宏观角度VSM方面来看待问题。通过全面的价值管理,找出影响整个流程的浪费点,实施改善。
精益制造与以减少错误为目的的六标准差(Six Sigma)互相补足,这对工业4.0的推动,有着一脉相承的示范效应。
22.IPT Integrated Product Team (集成产品研发团队)
点评:IPT集成产品协同组(Integrated Product Team)是CE并行工程 (Concurrent Engineering)的核心部分,也是并行工程的工作环境和基本组织形式。简单地讲,IPT就是为向外部或内部的用户交付一种产品的特定目的而建立的多功能团队,采用IPT的组织形式,可以为互联网企业带来在人员、预算、资源配置、工作分工以及工作表现的考核等一系列的管理上的转变,可以说是一次管理制度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技术管理的革命。国外最流行的产品开发模式,便于统一资源。
IPT组织的最直观结构是根据产品的要求进行团队的组建与分解,将多个IPT组成一个多层次的阶梯型组织结构。在团队内部组织上,该框架是一个分形组织结构。在该类型的IPT结构中,不论位于整个群体的哪一个层次和位置,每个IPT内部的组织方式完全相同。在大型复杂产品开发中,每层的IPT提供上一层的组件。在大多数这样的多层结构中,一层的团队领导是上一层的团员。底层IPT由相关各个专业的人员组成,上层IPT的成员包括来自所对应下层IPT的领导和相应的其他人员,其组织形式和运作方法与底层IPT完全相同,只是所面对的产品对象不同。
23.EDI Electric Data Interchange (电子数据交换)
点评:是指按照同一规定的一套通用标准格式,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在贸易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由于使用 EDI 能有效的减少直到最终消除贸易过程中的纸面单证,因而 EDI 也被俗称为 “ 无纸交易 ” 。它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务处理的新方法。曾经是最激动的概念;现在听上去已经是过气的明星,但实际上它带来的无纸化贸易正在时时刻刻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4.CM Configurationg Managemeng (构型管理)
点评:飞机制造史上最为重要的数字化管理思想。通过构型管理,复杂系统的销售、设计、制造、售后维护等都变成了数据一体化的命题。波音、空客都以此一飞冲天。当国产ARJ的年产量跌跌撞撞不过15架的时候,空客每3天可以制造一家A320的飞机。这就是构型管理的威力。
25.BOM Bill of Materials (物料表)
点评:它不是简单指物料清单,而是包含一定的母子结构关系,BOM是制造业真正的DNA,其管理水平才区分先进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可惜的是,每个企业都熟练应用它,但它的实际价值又被令人惊诧的忽视——大量的BOM表的流通,基本是割裂式处理,伴随着大量的手工处理,巨大的工业大数据财富藏在其中却动弹不了,好像金子镶嵌在砂岩石上。(这是不是就是我们现在提的数字化要解决的问题呢)
26.SSPD Single Source of Product Data (单一数据源产品数据)
点评:单一数据源的思想是将原来在物理上分布于多个系统中的产品数据,经过精心的组织形成一个逻辑上单一的数据存储实体,在分布于不同数据存储系统中的文档对象数据之间建立严格的约束,以便保证数据是一致的、最新的、完整的、无冗余的和可靠的。波音公司1997年提出的信息化概念,随后是十年的实践和推动,使得波音从2D图纸文档,彻底走向给予模型驱动的数字化企业。目前是波音和空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27.BD Big Data (大数据)
点评:工业4.0核心问题是大数据的问题,但中国制造业最头疼的问题是,数据被捆绑在不同的系统、软件、硬件、文档上,而无法解放。这是中国多年的二维图纸文化,重文档图纸不重模型造成的。没有人愿意做底层的数字化处理,这是“中国制造2025”的悖论,大家都认为问题出在高端装备制造上,其实根问问题之一在于工业基础的数字化表达和基于模型的驱动做的远远不够。
28.DT (数据处理技术)
点评:数据经过解释并赋予一定的意义之后,便成为信息。数据处理(data processing)是对数据的采集、存储、检索、加工、变换和传输。数据处理的基本目的是从大量的、可能是杂乱无章的、难以理解的数据中抽取并推导出对于某些特定的人们来说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数据。“从IT到DT”,这个对称而吸引眼球的概念,帮助人们迅速过渡到大数据时代。
29.EA:Enterprise Architecture(企业体系架构)
点评:企业架构应该能够协调IT与组织的战略,是基于业务导向和驱动的架构来理解、分析、设计、构建、集成、扩展、运行和管理信息系统。复杂系统集成的关键,是基于架构(或体系)的集成,而不是基于部件(或组件)的集成。有效的企业架构对企业的生存和成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是企业通过IT获得竞争优势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这是顶层思想模型化管理的最重要的根基之一。中国制造2025需要它。
30.AF Architecture Framework (实体体系框架)
点评:用来描述体系的顶层架构,中国智能制造的工业顶层框架,一定应该从这里出发。但从上而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因为需要照顾到不同的视角;而自下而上也不可能实现。但一定要一步步建设。这才是工业升级版本的依据。没有数字化模型和顶层体系架构的逐渐演化,谈论工业版本,毫无意义,纯粹是文字游戏。没有数字化,就没有工业版本。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