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通过践行可持续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在面临机遇与挑战时如何运用好用能侧转型等,都是当下企业关注的重点话题。此外,AI技术也将成为企业实现价值跨越的重要抓手。
11月6日,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施耐德电气联合清华大学发布《与商业价值共赢——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2024》、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发布《拥抱能源产消一体化——双碳背景下的企业用能转型》、联合IBM发布《AI for GREEN——以场景驱动AI应用,实现企业价值跨越》。这三份报告,将推动企业实现双转型、加速新质生产力不断提质升级。
《与商业价值共赢——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2024》报告基于对10大行业112家领先企业高管的深度调研,以前瞻性的视角和系统性的方法,指引企业制定碳中和战略和实施路径,深度发掘可持续发展的商业价值。
报告发现,企业在践行可持续方面呈现三大现状,经济回报逐渐明显。首先,企业践行可持续不断提速,近九成受访企业已有所行动。其次,可持续仍然是管理层的关注重点,近四成受访企业由“一把手”直接负责。最后,可持续经济效益逐渐显现,四分之三的企业预计可在五年内产生经济回报。
报告指出,低碳转型不仅能带来短期回报,更助力企业打造长期增长模式。然而调研也发现,企业在绿色转型进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战略制定”与“路径选择”最为突出。在战略制定方面,不少企业尚无法清晰进行内外部分析,并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在路径选择上,46%的企业难以建立成熟的双碳工作制度和管理体系,并在数字化管理平台运用、现有设备或工艺节能空间挖掘等方面存在瓶颈。
报告建议,企业应从四大维度选择六大最优路径。首先,从“降耗”出发,企业可通过能效优化、工艺优化、循环经济三方面,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其次,在“替代”与“平衡”方面,企业则应聚焦于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并关注绿电和绿证交易的综合利用。最后,减碳经验丰富的企业应积极“推动”供应链脱碳。
伴随碳中和窗口期的逐渐紧迫,能源结构变革是实现低碳转型的关键。《拥抱能源产消一体化——双碳背景下的企业用能转型》报告中认为,中国能源转型的内涵从“供给侧”拓展至更广泛的“用能侧”已成为必然。
同时,报告中指出“产消一体化”将成为用能企业能源转型的必然趋势,用能企业将从原来单一的能源的消费者,变成自己可以生产、消纳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和电网互动的产消一体者,实现自给自足与高效利用的双重目标。
虽然“产消一体化”正成为更多用能企业的选择,但调研发现,能源转型仍然存在“用电安全”、“用能成本”、“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三大挑战。对此,报告提出,新型电力系统架构下,涵盖本地新能源、储能、负荷设备与能源管理系统的微电网,将成为用能企业不可或缺的能源基础设施形态。
此外,伴随微电网行业发展逐渐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建设中存在的重建轻运、重源轻配、重硬轻软、重政轻市、重碳轻电的现象日益显现。因此,报告提出,企业应从优化能源效率和调整能源结构两方面入手,分“看清楚”、“给方法”、“能落地”、“可持续”四步构建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新质生产力”。
当下,人工智能(AI)已成为推动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如何实现AI落地,是AI转型的关键所在。在本次发布的《AI for GREEN——以场景驱动AI应用,实现企业价值跨越》中清晰勾勒了AI应用的全方位价值,并为企业如何基于实际场景实现AI转型提供系统性指引。报告发现,企业对于AI价值的期待正在从单一向立体转变,形成三大显著趋势:首先,从仅重视AI的商业收益,拓展到越来越注重社会环境价值;其次,价值取向从宏观决策到微观个体,更加关注AI如何影响并优化每一位用户的体验;第三,从追求AI带来短期的快速增长,到更重视长期的价值跨越。
基于此,报告提出AI价值主张——AI for GREEN,认为企业通过AI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五大价值:业务价值增长(Growth),可靠性和韧性(Reliability),高效和满意度(Efficiency),可持续发展(Environment),以及全新的商业模式(New Horizon)。
而要实现AI转型全景图的实现,挖掘AI的全部价值,企业不应仅从技术本身入手,而要从业务场景出发,以实际需求拉动AI生产力的发展。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业务发展中国区负责人、商业价值研究院院长熊宜表示,随着AI与产业的融合日益加深,为企业带来的综合价值将显著增长。施耐德电气将密切关注AI前沿趋势,以深厚的行业经验与先进的技术能力,整合为创新的解决方案,赋能更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AI时代的变革力量。
作者:
图/文:袁婧编辑:王柏玲责任编辑:王蔚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