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回顾:两百多条鱼,为何同时被封印在化石里五千万年?原因扑朔迷离

两百多条鱼为何游着游着突然定格了?

原来五千万年前它们被同时封印在了化石里,就这样变成了一张永久的“全家福照片”。

当科学家发现了这一化石上突然被封印的“鱼群”时,就很困惑,它们为什么会在这种情况下集体变成了化石?真实原因扑朔迷离。

鱼群化石

那么,这两百多条鱼是同一种鱼吗?它们生活在哪一个时期?为何一起被封印了?鱼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神奇的“鱼群”化石

这一块封印了两百多条鱼的化石位于日本的水田纪念大画室博物馆当中,实际上它看上去并不大,并且也没有特别清晰的化石纹路。如果远看不走近的话,只能看到“乌压压”模糊的一团。

日本的水田纪念大画室博物馆

但是当我们凑近或者放大观察时,就会发现这块化石上原来有259条鱼,它们正朝着同一个方向游动,绝大部分都聚集在一起,只有几条游离在“大部队”之外。当然,看到了化石的图片之后,肯定有人会表示,这看起来更像是鱼苗或者蝌蚪,那么,这259条鱼是同一种吗?它们到底是蝌蚪还是鱼苗呢?

鱼苗

美国科罗拉多州附近的格林河

这时有人可能会说,说不定是因为那时它们所处的水域当中的水没有了,所以这些鱼就干涸而死了。这种猜想不无道理,但是从鱼游动的方向来看,它们应该不是因为水干了所以在“等死”过程中一起变成化石的,而是在朝着哪里迁移游动的途中,不幸变成了化石。

所以科学家认为,这些鱼应该是在游动的过程之中,突然遭遇了什么,才变成了化石。至于它们为什么会保持群体行动的姿态,还得从某些鱼特殊的习性说起。大家都知道现在海洋中还有某些种类的鱼是喜欢“集体行动”的,因为如果单独行动那么它们被吃掉的风险就会很大,当然聚集在一起有时也会成为大鱼的“自助餐”。

集体行动的鱼群

总之在部分鱼类中,确实有着这样集体行动的特性,而这一化石告诉我们,在五千万年前就有鱼类会这么做了。从游动的基本情况来看,它们可能是在逃跑,因为整个鱼群的形态外部比较松散,内部比较紧密。

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天敌来犯,鱼群为了保全住一部分,所以就凑在一起,牺牲外部的鱼以求得内部这些鱼的逃脱。至于为什么会突然被封印,一起变成了化石。专家分析应该是在逃亡的路上刚好遇见了什么意外,然后虽没被天敌吃掉,但是却被一起掩埋了。

遇见意外被化石封印的鱼群

我们可以从始新世的一些情况来分析一下,首先那时的气温很高,其次就是在那时,发生了生物大灭绝事件,不仅爬行动物和恐龙消失了,海洋之中的鱼类也少有幸免。

所以,部分科学家认为这两百多条鱼组成的鱼群能在行进的路途中被封印留存,应该说明了那一时代的环境非常不稳定。不过真正的原因依旧扑朔迷离,毕竟想让“化石”真的开口说话,还需要持续不断地研究。

始新世—极热事件

抛开这个鱼群为何要聚集又是如何变成化石的问题,我们可以来看看“鱼化石埋藏学”到底还能揭示哪些事情。

鱼化石埋藏学揭晓湖泊秘密

化石一词源于拉丁词“fossillis”,有挖掘之意。很早之前人们就已经发现了化石的存在比如《山海经》当中记述的龙骨,亚里士多德学生狄奥弗拉斯塔提出化石是由卵或者种子发育而来的理论等等。

化石

总之,简单来说,化石其实是地球上存在过的生物留下的“文字记录”,如果我们能够解开这些文字的密码,就能知晓那一时代的地球到底发生了什么。那么,鱼化石会说什么呢?

专家认为,鱼化石的出现能够揭示那一时期海洋或者湖泊的基本情况。如果再将范围扩大的话,鱼化石是推导某地之前地质环境的重要证据,比如说现在以干旱闻名的新疆,其实在远古时期是一片海洋。你要问证据是什么,上世纪人们在考察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时候发现的那些鱼类化石就能证明这一点。

现在干旱的新疆

值得一提的是,鱼化石埋藏学有时也叫水生生物埋藏学。专家不仅想要通过鱼化石了解那一时期湖泊的环境,还可以通过对湖泊迹象的变化反向推导,得出这些鱼死亡的证据。

比如鱼类集群死亡基本都与环境的突然变化有关,目前已经有科学家对这一现象做出了许多的研究,发现许多鱼群聚集死亡都和古上升流密切相关,当然温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温度

学者Gunter发现温度的迅速变化可导致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在滨浅海区大量死亡, 如果径流强度足够引起沉积,或者低温和高盐度能延迟腐解作用发生, 化石群中就可能记录下这种群体死亡现象。

这一发现无疑给我们针对上文中厄里斯马特托鱼群的死亡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不过死亡之后形成“死鱼堆”被掩埋和游动时突然变化石还是有区别的。那么,鱼化石埋藏学还有什么别的作用吗?

首先就是能够揭示沉积的环境,从鱼化石保存的完整性可以推测该水域的沉积结构是怎样的,因为近湖滨沉积和远湖滨沉积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沉积造构

其次就是观察鱼化石的情况,来推断温度、细菌的影响,毕竟如果温度高、细菌多,那么鱼化石可能在尚未变成化石之前就已经被分解了。

第三就是鱼的死亡能够揭示湖水的环境变化,要知道温度骤降、水中藻类繁殖过多等因素,都是可以致鱼于死地的,所以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就能分析出它们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水中藻类繁殖

以上就是有关鱼化石埋藏学的相关知识,它确实能够揭示不少大家好奇的事情,所以古生物学家对于化石的发现往往是比较兴奋的。毕竟假如人类想要追根溯源,回顾地球历史上那些灿烂的生命过往,就是需要发掘到更多化石才可以。

值得一提的是,发现鱼化石的情况还是蛮多的,而且有些鱼化石保存得非常完整,从化石的图片上甚至能够看到某些“鱼刺”的存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还有哪些鱼化石。

能看到鱼刺的鱼化石

种类丰富的鱼化石

鱼类的起源非常早,在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就已经有鱼类存在了。比如我国发现的昆明鱼和海口鱼就是生活在哪一个时代的,尽管个头很小,但是已经可以明显看出鱼身体的形态了。

昆明鱼和海口鱼

并且由于海洋的面积广阔,所以鱼类一直都在地球种群中占着重要的地位。不管是怎样的环境下,只要有水,基本就会有鱼存在。正是因为这一点,鱼化石的种类也非常多样。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有无颌鱼类、棘鱼类、软骨鱼类、硬骨鱼类和盾皮鱼类,这些鱼化石的形态各不相同。以澳大利亚卡诺文达镇的鱼类博物馆为例,这里的鱼群化水主要源于泥盆纪。

泥盆纪

其中有许多保存完整的大型鱼类化石,这些鱼可是那时海洋中的“著名杀手”。人们根据这些化石复原了某些鱼类的基本形貌,看起来真的是非常的“惊人”。

据当地人介绍,至今依旧有不少鱼化石没有被发掘出来,这里简直就是鱼类的坟墓,很难想象当时这里鱼类的种类到底有多少!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DimiT14HhNS4i4R-vq8jKQ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