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扩张,给网络版权保护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专家指出,网络版权侵权已进入3.0时代,遏制其发展,需要政府、行业、用户共同努力。
□本社记者 王涵
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内容产业的新业态、新形式不断涌现。
根据国家版权局网络版权产业研究基地发布的《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网络版权产业规模达到6365亿元,相较2016年同比增长27.2%。
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问题与挑战也随之而来。
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与网络聚合等商业模式的快速扩张,给我国的版权保护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于慈珂在4月26日召开的2018中国网络版权大会上公开表示,要尊重版权的良好氛围,不断完善版权法律制度,加大版权保护力度,引入惩罚性赔偿机制,为版权的创新创作提供更有力的服务和保障。
由此可见,官方对于版权保护的高度重视。但在现实中如何真正做到有效合理的规划与规制,管理者与经营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生态带来的新挑战
近年来,中国的网络版权产业蓬勃发展,并且形成了以音乐、游戏、影视、文学、电竞、动漫等多领域共生的产业体系。
不仅如此,中国的数字内容产业已进入了全民创意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仅在短视频领域,2017年中国用户的规模就已经突破4.1亿人,同比增长115%。
如此庞大的规模市场,如何保护好版权,给予创作者更好的原创空间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科技发展的同时给其带来了一个新挑战——人工智能创作版权问题。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写作已经开始涉足新闻写作、诗词创作等领域。比如,Dreamwriter就是腾讯财经开发的一款自动化写稿机器人。据腾讯网AI项目总监刘康介绍,Dreamwriter现在可以进行金融、体育等行业的写作,并且实时生成报道,实现个性化分发。
在今年的博鳌论坛上,腾讯的机器人就曾参与会议的报道工作,并将会场的实时讨论画面及时整理成稿件并予以传播。
但问题来了,这种机器人撰写的稿件所有权归谁?是程序设计者?还是信息提供者?在传播的过程中,到底该如何认定侵权等问题都是网络版权行业目前可能面临的挑战。
据了解,目前,这些在内容版权产业生态中正在发生的颠覆性变化,正在倒逼包括政府部门、行业专家、学者在内的产业参与者,不断在版权保护和管理上探索新思路、新模式。
新时代侵权形式或更高明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新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版权产业新业态发展,但同时盗版侵权等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新的表现形态。
先前有专家指出,网络版权侵权已经进入3.0时代,侵权形态主要以聚合盗链、网盘分享、盗版小网站和非法资源站为主。
比如,“三无网站”利用网络隐蔽性,以盗链、网盘、云存储等技术为手段,大量发布、传播盗版侵权内容,并通过加入各种广告联盟发布违法广告获取巨额利益,严重扰乱了网络版权生态和网络安全秩序。
据艾瑞咨询统计,如果全部按照正版计价,2014年盗版网络文学,PC端付费阅读收入损失将达43.2亿元,移动端付费阅读收入损失达34.5亿元,衍生产品产值损失21.8亿元,行业损失近100亿元。2015年盗版给网络文学带来的损失达79.7亿元,其中移动端付费阅读收入损失达43.6亿元。2016年损失为79.8亿元,其中移动端付费阅读收入损失达50.2亿元。
另据重庆大学网络与大数据战略研究院院长齐爱民介绍,在版侵权新时代,PC端的侵权主要表现为BBS、贴吧、论坛、专业盗版网站、文档分享平台、P2P下载、网盘分享等形式;移动端的侵权主要表现为搜索引擎转码,浏览器聚合,移动app等形式。
对此,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公开表示,虽然近年来普通下载或P2P下载的规模盗版有所抑制,但是分段播放带给视频行业的伤害极大,作为视频行业的从业者来说,盗版问题一直是长期以来困扰视频行业经营的顽疾。
在龚宇看来,中国的盗版问题之所以为称之为顽疾,根本原因在于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打击盗版的力度与手段还不够,盗版从业者违法犯罪的成本较低,除此之外,盗版侵权的确权难、取证难、维权难。
未来,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进行合理的规制,立法者、执法者,以及相关从业者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新技术能否保护网络产权?
近年来,如何高效率、高质量保护网络版权成为各行政执法部门、网络监管平台关心的头等大事。
针对新时代的版权保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宏兵一直在各种场合呼吁,中国网络版权制度建设刻不容缓。互联网内容产业的有序发展,需要完善的网络版权制度的支撑。
从管理者角度看,近年来,各执法机关也“绞尽脑汁”采取了诸多行动。比如:《2017年中国网络版权保护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由国家版权局主抓的“国家剑网”专项行动,共关闭侵权盗版网站2554个,删除侵权盗版链接71万条,收缴侵权盗版制品276万件。
在日常的工作中,国家版权局也进行了大量协调工作。比如,在音乐版权领域,该局积极协调平台之间版权授信,在版权登记领域进行一系列的新技术改革等。
另外,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保护,也是官方积极探索的重要方向之一。
据工信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于佳宁透露,随着全民创意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是版权人,微版权的需求迅速扩大。区块链技术在微版权保护的应用,可以有效保护每个人的版权。区块链技术既可以应用于版权登记,也可以应用于版权许可与转让。它有助于解决版权产业确权难、维权难的痛点。
其实,不仅仅是官方在努力,各大网络经营者也在积极尝试通过新技术保护网络版权。
据知乎技术副总裁李大仁介绍,针对个人维权难问题,知乎平台围绕确权、维权、授权三个层面,已经构建出了相辅相成的一整套体系,希望从源头上保护创作者的权益。
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也表示,腾讯也在积极配合政府部门进行版权保护的新探索,并愿意在此方向上与各种志同道合的组织与机构展开更深入的合作。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科技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相关应对措施,不但需要政府、行业、用户共同努力,更需要多方加强合作。否则,推动中国网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大家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