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避热点
不蹭热点
谈就谈点不一样的
“滴滴顺风车”事件
棒子不能只有一根
要打就要打彻底
一打网约车平台公司
烧钱可以烧出来一个行业巨头公司
但不能烧掉商业可持续的理念
更不能烧掉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时至2018年
“互联网+”公司已经不能再仅仅秉持“流量模式”了
人们消费理念早已开始慢慢升级
“滴滴”以“审核条件少”换来了“快速审核”和低人工成本
不可谓不是一举两得
但是一个公司的得失又岂能以一个小的时间节点来衡量?
“审核条件少”带来了“司机鱼龙混杂”和“司机恶性竞争”
不可谓不是一举两失
其实问题的核心还不是有没有规矩
而是按不按规矩办事
这也是中国社会问题的核心症结之一
我们在此不做展开
滴滴公司将暴力犯罪、吸毒作为审核筛选条件之一
但是并没具体的落实手段
而且事件多发的“顺风车”业务更是没有这样的筛选条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钱可以烧出你的商业范围
但是能不能守得住就要看你有没有规矩了
一个做“to C”的企业
必须将人的一切基本需要作为开展商业行动的核心
人的生命、人的尊重、人的私有财产、等等
都是企业必须维护的
“赚快钱”的思维已经不是2018的主流了
更不会是未来互联网时代的主流
或许这几点可以放手一试:
将征信体系、人像识别、身份档案信息纳入准入机制
——以增加审核人手和添加“傻瓜式”操作来弥补可能引起的效率问题
和行政部门建立有机合作
——以行政部门的信息实现动态化身份评定(可以依据个人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类似于蚂蚁信用的每月评级)
和其他公司建立密切合作
——以譬如“蚂蚁金服”、“微信”等的用户画像资源实现车主的身份认证
以大数据完成乘客信息的选择性呈现
——自动过滤与坐车过程无关信息,并将乘客的高频“差评”实行分级呈现(为资历不同的司机赋予不同的信息获取权限)
二打行政部门
行政部门在这里的问题还是一个思路观念问题
行政部门觉得互联网上的事太远、管不住
十九大强调网络强国建设
强调行政体系现代化
行政部门“上网”也是题中之义
国家强大要有军队
互联网发达要有网监网警
行政部门应该做到两个放下:
第一、放下门槛
有些信息可以共享就要共享出来
以此消除网约车平台和车主、乘客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第二、放下身架
多在网上转转
在多个平台转转
防患未然强于亡羊补牢
三打网约车挂靠平台
如今已经不是一个单一APP可以打天下的时代了
网约车平台也是这样
网约车平台大多挂靠于社交平台、支付平台
而这些社交平台、支付平台除了收取“摊位费”以外
也得承担起相应责任
说句难听点的
“保护费”好歹还能象征性地保护一下呢
网约车挂靠的平台必须在尊重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开放数据
并且以业务优势解决现实困境
“社交”可以为乘车人“留个后手”
——乘车后自动储存相关信息可以一键发送默认联系人
“支付”可以为乘车人“做个预警”
——消费习惯反映人物特征
三打不是要打死
而是要打活
网约车需要这三打
其他“互联网+”新生事物亦是同理
生命无小事
该长点心的就得长点心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