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0年的发展,计算世界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最主要的是大数据日益增长的智能处理需要和云计算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云计算是集中计算,追求规模效应,更加重视计算能力(量)的供给。从传统IT到云计算,就像从村落发展到了城市,发展是硬道理。
城里的数据就是那些物理位置上,更靠近云计算中心的数据,主要是人产生的,比如移动互联网、SNS、搜索和电商等。村里的数据就是那些物理上,远离云计算中心的数据,主要是物(IOT)产生的,比如工业制造、汽车和传感器等。
悲催的是,云计算集中的优点大多被城里的数据享受了,集中的缺点大多却被村里的数据承担了。
村里的数据,要走很远的路才能够到城里的云计算市场上来处理,不仅要多交买路钱(带宽费),而且数据的新鲜度(实时性)也变差了。当然,村里对数据的控制力、安全和隐私保护力量也会变弱,毕竟是在人家城里人的地盘上做买卖。
虽然城里也会产生很多数据,彼此交流,但毕竟大多是市民产生的,不仅与村里的人口数量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后者还有广袤的物联网这个数据海洋当帮手。
虽然村里的数据大多是“非人”生产的,来自物联网、工业控制等领域,绝对不是DD(低端)的,价值很大,要数权平等,不能有“非人”的驱赶待遇!
因此,当云计算发展了10年,基本满足了城里“高端数据”的诉求后,如何满足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数据的计算需求,成了当务之急。
因此,发展边缘计算,建设大数据的新农村,满足对实时数据、安全和隐私敏感数据,以及“留守”数据的处理需求,成了业界新的兴奋剂。
有了边缘计算,就需要边缘数据中心;就像有了新兴产业,就需要先建设产业园,特色小镇和农家乐。
对照互联网的拓扑,边缘计算的位置就像接入网络、业务网关或业务路由器,云计算的位置就像是核心路由器和国家/省骨干网。
有了云计算和边缘计算,似乎还差一个更边缘的、末梢的移动计算?好吧,目前的边缘计算讨论的都还是固定场景的,未来可能就移动了。其实,智能手机、移动硬盘等,已经在做移动计算了。
如果说边缘计算处理的是村里的数据,那(个人)移动计算处理的就是村民的数据了。
云计算、边缘计算和移动计算,当把他们连接起来的时候,就构成了一个新架构、新技术和新用途的“计算网络”,会成为未来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这就像30多年前开始到现在,TCP/IP所做的那样,建立了一个新架构、新技术和新用途的“通信网络”。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