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总结
研究背景: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因理论容量高、安全性好等优势,在清洁能源存储领域极具潜力。但锌阳极存在枝晶生长、析氢反应(HER)和界面腐蚀等问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界面工程是改善锌阳极性能的有效策略,其中通过选择性修饰锌表面促进(002)面生长,对抑制枝晶和副反应意义重大。
实验方法: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筛选用于锌阳极界面修饰的大 π 共轭分子;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 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修饰前后的锌电极进行结构表征;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计时电流法(CA)、Tafel 极化曲线、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等测试评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
实验结果
理论计算:DFT 计算表明,胆红素(BR)等大 π 共轭分子在锌表面非(002)晶面有较高吸附能,能诱导界面电荷重新分布,使锌 d 带中心上移,增强对
的固定能力,抑制 HER。
结构表征:FTIR 和 XPS 证实 BR 成功接枝到锌表面,且与锌原子发生化学相互作用。XRD 显示接枝后锌表面氧化物层被去除且晶体结构未改变。SEM、XTA 和 WAXS 结果表明,BR 修饰促进了 Zn(002)面的择优生长。
电化学性能:EIS 显示 BR - 1@Zn 电荷转移电阻更低,CA 表明其能有效抑制二维扩散。Tafel 极化和 LSV 曲线表明 BR - 1@Zn 抗腐蚀能力强,HER 活性受限。在不同电流密度和容量下测试,BR - 1@Zn||BR - 1@Zn 对称电池循环寿命长,电压滞后小;BR - 1@Zn||BR - 1@Cu 半电池平均库仑效率高达 99.86%。使用
和 NVO 作阴极的全电池中,BR - 1@Zn 电极展现出高容量保持率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研究结论:通过 DFT 计算评估了四种大 π 共轭分子修饰锌阳极的潜力,发现 BR 修饰可有效调控锌 / 电解液界面双电层结构。修饰后的 BR - 1@Zn 阳极能抑制枝晶生长和 HER,提高
迁移数,在半电池、对称电池和全电池中都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该研究为构建稳定的锌阳极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高性能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发展。
图文简介
共轭分子用于界面工程的理论计算
BR 接枝前后的锌沉积行为
电化学表征
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论文信息
通讯作者:Li-Feng Chen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