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状态下,我们希望任何人、任何事都达到最优的状态,例如“完全理性”,“以提高经济利益,实现目标最优化”等等,然而,在实际的生活中,最优的理想化是很难达到的。
由于个人能力的有限,可利用时间的有限,致使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处理较少数量的信息,因而不可避免地显示出有限理性。往往在现实生活中,自己面对一个问题时,大多时候只会寻求解决问题的第一方式,而不会不间断地寻找到最优的解决方式,这就是著名的“以满意代替最优”的思想。
即使做任何事在经过无限的寻求能够找到那条最优的解决方式,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也会出于本能而以“满意代替最优”进行最后的决策,其原因如下:
(1)出于自身能力的考虑。在这个大数据的信息时代,我们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内也只能处理其中有限的信息数据,最终的结果也只能做到令人“相对满意”。
(2)出于成本效益平衡的考虑。因为往往获取一定数目的信息是需要相应的成本的,也即所谓的“代价”,获取的信息量越多,我们可能付出的成本越高,相应的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要知道,不论信息有多么的重要,只要为获得其数据信息付出的成本超过预期其能带来的利益所得,可以说这些数据信息就是无效的或不可利用的。
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三 晴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