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郝霄鹏AEM: 基于 EIAZ 电解质的锌金属电池紧凑缓冲界面构建与性能优化

文章总结

研究背景:锂金属电池面临安全和成本问题,水系锌金属电池(AZMBs)因理论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和安全性好受到关注,但电极 - 电解质界面不稳定,导致寿命短。现有设计固体电解质界面(SEI)或惰性离子缓冲界面的策略存在不足,且对电解质纳米结构与界面关系理解不深入。优化电解质纳米结构构建致密缓冲界面,对提升 AZMBs 性能至关重要。

研究内容

EIAZ 电解质设计原理:添加 2 - HTACl 盐可使锌表面界面从富水转变为富 Cl⁻ ,降低水活性,提升离子电导率。NMR 和拉曼光谱显示,2 - HTACl 削弱水 - 环境相互作用,减少强氢键水比例,增强水稳定性。

电解质纳米结构和溶剂化研究:MD 模拟表明,EIAZ 电解质形成大尺寸离子团聚区(EIAZs),限制质子传输,减少水与阳极接触。其溶剂化结构中,CIP 和 MAC 占比增加,抑制质子还原,利于构建缓冲层。

锌的可逆性和失效分析:Zn||Zn 对称电池测试显示,EIAZ 电解质抑制副反应,延长循环寿命,在高电流密度下也表现优异。多种表征手段证明,EIAZ 电解质调控锌扩散和沉积动力学,实现均匀沉积,减少析氢和锌枝晶生长。

离子作用机制研究:DFT 计算和电化学分析表明,Cl⁻ 和 C₅H₁₄NO 协同作用提升锌阳极稳定性,抑制 HER,引导锌沿(002)面均匀沉积。

缓冲界面表征和分析:多种表征手段证明,EIAZ 电解质在锌表面形成由 C₅H₁₄NO 和 Cl⁻ 组成的致密缓冲界面,促进 Zn²⁺ 去溶剂化和传质,加快界面反应动力学。

锌全电池电化学性能:以聚苯胺(PANI)为正极组装的锌全电池测试显示,EIAZ 电解质提升了电池的比容量、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在不同质量负载和工况下均表现出色,具有实际应用潜力。

研究结论:设计的 EIAZ 电解质通过形成离子团聚区、非连续水结构和富氯 / 醋酸根溶剂化鞘,构建混合缓冲界面,抑制水相关副反应,引导锌均匀沉积,提升了锌阳极的利用率和库仑效率,实现了锌有机电池的稳定循环和高容量输出。

图文简介

EIAZ 电解质的特性

从实验和分子动力学(MD)角度看溶剂化鞘层与水分子结构

阐释离子间竞争与协同作用的电化学测试及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

基于聚苯胺(PANI)的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论文信息

通讯作者: Xiaopeng Hao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DjuUzD6JHDQAtUM3AS2Lxg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