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中的零件图与装配图是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核心技术文件,前者指导零件的加工与检验,后者描述部件的装配关系与工作原理。
本文从基本知识、表达方法、尺寸标注、工艺结构及绘制步骤等方面系统梳理两者的核心知识点,结合国家标准与实际应用,构建清晰的理论框架。
文末提供PPT文档下载方式
一、零件图与装配图的基本知识
1.零件图
-定义:直接指导零件制造与检验的图样,包含视图、尺寸、技术要求和标题栏四项内容。
-作用:明确零件的几何形状、加工精度、材料属性及表面处理要求,是生产中的核心依据。
2.装配图
-定义: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装配关系及连接方式的图样,包含视图、尺寸、技术要求、明细栏与标题栏。
-作用:指导装配工艺设计、零件选型及维护检修,是组织生产的重要技术文件。
二、零件结构形状的表达
1.基本视图
-采用正投影法,通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等基本投影面表达零件外部形状,遵循“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三等原则。
-典型零件视图选择:
-轴套类:主视图沿轴线方向,局部剖视显示键槽与孔;
-箱体类:全剖视展示内部空腔,局部视图补充细节。
2.剖视图与断面图
-剖视图:通过剖切平面揭示内部结构,如齿轮轴的键槽、箱体的螺纹孔。
-断面图:单独表达截面形状,如齿轮齿形或轴肩结构。
三、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1.尺寸基准选择
-基准类型:设计基准(功能需求)、工艺基准(加工定位)、测量基准(检验依据)。
-原则:主要尺寸(如配合尺寸)需直接标注,避免封闭尺寸链,便于加工与测量。
2.标注规范
-定形尺寸:确定几何形状(如圆柱直径、孔深);
-定位尺寸:确定各部分相对位置(如孔间距、轴肩长度);
-总体尺寸:表示零件外形(如总长、总高)。
四、装配图画法的基本规定与特殊表达方法
1.基本规定
-接触面画法:相邻零件的接触面或配合面仅画一条轮廓线,非接触面画两条线。
-剖面线方向:相邻金属零件的剖面线方向相反或间隔不同,同一零件保持一致。
-标准件不剖:螺栓、轴等沿轴线剖切时按不剖绘制,局部结构用局部剖视表达。
2.特殊画法
-拆卸画法:假想移除部分零件以显示内部结构,如拆去螺栓后展示齿轮啮合。
-假想画法:用双点画线表示相邻非本部件的轮廓或运动极限位置。
-夸大画法:放大薄片、间隙等微小结构,便于清晰表达。
五、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1.必要尺寸类型
-性能尺寸:反映机器规格(如轴径、齿轮模数);
-装配尺寸:包括配合尺寸(如轴孔配合)和相对位置尺寸(如轴承间距);
-安装尺寸:与外部设备连接的定位尺寸(如底座螺栓孔位置);
-外形尺寸:总体长、宽、高,用于包装与运输。
2.标注原则
-仅标注关键尺寸(如配合尺寸、安装尺寸),避免冗余标注;
-尺寸公差与配合代号需符合国家标准(如H7/g6表示间隙配合)。
六、常见的零件工艺结构与装配结构
1.零件工艺结构
-退刀槽与倒角:便于刀具退出,避免应力集中;
-拔模斜度:利于铸造或注塑件脱模;
-退刀槽标注:标注直径与深度,如“C5×1”。
2.装配结构
-螺纹连接:需标注螺纹代号(如M12×1.5)、旋合长度及防松结构(如弹簧垫圈);
-键连接:键槽尺寸按标准选择(如GB/T1095),标注键宽与深度;
-轴承配合:轴颈与外壳孔的公差需符合轴承类型要求(如P4精度轴承需H6/h5配合)。
七、装配图的绘制方法与步骤
1.绘制流程
-确定表达方案:选择主视图方向(工作位置),采用全剖或局部剖视;
-绘制视图:按基准线绘制主要零件轮廓,逐步添加细节;
-标注尺寸:按优先级标注关键尺寸,避免封闭尺寸链;
-编序号与明细栏:按顺时针方向标注零件序号,明细栏填写零件名称、材料及数量。
2.技术要求
-装配精度:标注配合公差与形位公差(如圆柱度、垂直度);
-检验要求:如“轴承安装后径向跳动≤0.02mm”;
-使用说明:如“润滑前需清洁油路”。
写在最后
零件图与装配图是机械设计的基石,其表达的准确性与规范性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掌握视图选择、尺寸标注、工艺结构及特殊画法等核心知识点,是工程师必备的制图能力。未来,随着三维建模技术的普及,传统工程图的绘制将与数字化设计工具深度融合,但其核心原理与国家标准始终是技术交流的通用语言。
40万+机械工程师都在看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