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谈到“
中本聪说了什么
”,今天,我想列举几个和中本聪相关的轶事,说说他做了什么。
创世区块
中本聪不仅提出了比特币的构想,还动手写了第一个比特币系统。在2009年1月3日,他发布了第一个区块,这个区块,被称作创世区块(Genesis Block)。这个区块比较特别的地方在于,它是写在比特币系统中的,而不是通过交易及“挖矿”过程形成的。这是因为其它区块都必须有前面区块的数据(散列值),而第一个区块没法得到前面区块的值,中本聪只能自己写一个了。所有的比特币玩家,无论是挖矿的还是交易的,在系统初始化的时候,都会先初始化这个区块。
这个区块的样子在早期版本的比特币系统代码中,还可以看到,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其中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是:
区块的时间戳(block.nTime):1231006505。这是Unix的时间戳,是从1970年1月1日(UTC/GMT的午夜)开始所经过的秒数。换算成正常的时间是 2009年1月3日下午6点15分05秒(北京时间1月4日凌晨2点15分05秒)
区块的交易信息(CTransaction)中附加了一条英国泰晤士报当日的头条标题:
“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
就是下面这串标蓝色的数字:
通过16进制的ASCII码可以转换得到上面那句话,比如“54”代表“T”,而“73”代表“s”。
这大概是中本聪想证明比特币的创始时间,同时,选择这个头条标题作为首次交易信息,也可能是他希望比特币能够解决既有银行体系问题的一种愿望吧。
区块的产出(CTxOut):50个比特币。现在至少值30万美元?不过很遗憾,这50个比特币不能花。据猜想,原因是这些比特币不是交易的输出或“挖矿”的奖励,而是凭空写出来的原因。中本聪还真是谦谦君子。
2010年,中本聪逐渐淡出并将比特币系统移交给了社区的其它成员,创始区块仍然保留在代码中。
比特币的数量有上限
中本聪对于中央银行超发货币显然是极度厌恶的。因此他设计了一套机制使比特币成为一个供应量有限的货币。具体来说,比特币的上限是2100万个,预计最后一枚比特币大约在2140年10月8日被“挖出”。
在前文《炒个冷饭,谈谈中本聪的论文到底说了什么》已经提到,比特币是通过“矿工“找到新的区块而得到的奖励,最开始,找到新的区块,这个奖励是50枚比特币。今天,这个数字已经降到了12.5枚。实际上,中本聪设计了一个4年减少一半奖励的机制。同时,他还要求系统创建区块的时间必须控制在每两周创建2016个区块(大约每小时6个区块)。所以,比特币就像黄金一样,越来越难”挖到“。
至于为什么中本聪选择了这些参数,没有人知道真正的原因。现在,这些参数已经定义在比特币系统的核心代码中,像下面这样:
传说中本聪持有100万比特币
有一位比特币的玩家设计了一个程序,追踪分析了比特币系统早期的挖矿特征,得到一个结论:中本聪作为比特币系统开发者,同时也是最早的”矿工“,他拥有大约100万枚比特币。如果以今天的价格折算,大约价值60亿到70亿美元。但这些比特币从来就没有“花”过。
最大的可能性有两点,一是中本聪本来的目的就不是“炒币”,他干不出自己造币自己炒的事;另一种可能性是,任何使用这些比特币的交易都有可能暴露中本聪的真实身份,这是比特币创始人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其实,时至今日,比特币的发展显然已经严重背离了中本聪的初衷。我认为还是中本聪构思比特币的出发点过于理想化: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社会更美好!”
开个玩笑,应该是,“不要信任中介,信任密码学和计算机的算力。”
但软件是人做的,不信任人建立的中介,就可以信任人做的软件吗?
而比特币系统需要社区来维护,社区并不是完全中立的,这也是比特币分叉的原因之一。
此外,都宣称区块链中的交易信息不可抵赖,可这些信息都是人录入的啊。不可抵赖的,只是记录在区块链中的信息,可谁能保证这些信息和真实世界是一致的呢?
更糟糕的是,大的玩家可以通过建立矿场控制绝大部分算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没有中介恐怕并不是实现公平交易的决定性因素。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