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的4个方法论之1、2》
本篇内容是《系统化思维导论》的笔记,此书对我来说难度过深,这里抽取4个比较好理解的观点,我们先谈谈前2个方法论。话不多说,马上开始!
01
什么是集合
世界的本质就是相互影响的系统,这里的系统可以理解为一个有很多物质存在的集合体。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一个集合。这些一个个的集合又组成了更大的集合。
宇宙是个大集合,包含地球,地球是个集合,人类也是一个集合,我们的身体还是集合,细胞这个小集合分裂成各个小分子集合,然后再分裂成原子集合……
没有完全分裂完的个体,这些小集合互相联系才组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世界。宇宙之外是什么?可能是另一个集合,也可能是一个超级大的上帝的黑盒子,谁知道呢?
集合的概念引申出很重要的三个认知规律:
既然一切都是集合,那么肯定会互相影响,完全独立的集合是不存在的
集合是不可能完全封闭的,一旦突破条件限制就会产生变化
因为集合之间会互相影响,那么集合之间的磨合就会有损耗
我们来用实例来解释下:
各位必须通过我们的公众号来读文章,那么我们就有联系,你不可以否认联系的存在
没时间、没别人的推荐你或许就看不到我的文章,条件因人而异,但一定有条件
你可以分享,可以骂娘,可以收藏起来,可以马上关掉,你不能封闭自己什么都不做
理解集合的定义很重要。人类思维最伟大的进步之一就是:
很多你以为了解的东西,其实远非你知道的那么简单,给我们带来麻烦的不是未知,而是你认为已知的东西。
未来的人工智能将我们的生活简化了,你觉得很方便。但实际上人工智能的诞生是复杂计算的结果,机器不需要简化数据,所以它的结果是世界复杂化的表现,你看到的其实是计算机简化后带给你结果。
你理解集合的意义,就意味着要遵从基本的规律来思考问题,不要片面的去理解生活和工作。
02
一切都是灰色地带
既然万物都是集合,世界上的物质又不停运动,我们如何知道运动的规律呢?
科学的产生就是运动的过程:所有现有的科学结论都是错的,正因为是错误的,科学家才要不断前进。科学是需要大量计算才能获得真知的,但是集合中的物质太多,那么庞大的数据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是根本无法完成的。
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是数据简化的结果,老牛通过简化数据的计算方法来寻求一种普适的理论。物理界也是通过解析大致相同的运动机制来推算科学结论。这个方法显然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所以简化了的规律就不免产生一些误差。
化学家在研究分子结构和运动规律的时候,发现运动中的分子是完全随机的。这造成测算出来的数据并不能描述全部运动规律。问题来了,自然界中一切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的,既不是有序的简单也不是无序的复杂,而是既有规律又同时随机。
某个条件的触发都会让随机变为另一种随机,大数据时代,数据被证明并不是100%正确,我们需要截取的是其中有用的数据,或者发现数据映射的观点符合我们的预期就可以了。可是总有人认为既然有了明确的算法,那么一切现象都可以按照你精心推算的算法来研究。
不幸的是,世界的本质就是既表现出随机性,又有一定的规律性,没有任何一个方法可以完全解析这个不确定的系统。
这个不确定的系统称为“系统的灰色地带”,这个理论很重要,它告诉我们三个重要的观点:
没有可以完全适应所有状态的理论
世界上的灾难都是对某种方法的滥用,对方法适用的范围毫无顾忌
你所发现的所谓规律仅仅可能是一次运动随机的结果
核电站是科技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核电站对人类的威胁却是一直存在的。先进的杀虫剂让你吃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但同时你也食用了不安全的食物。这表明了技术进步有一定的局限性,人类需要不断进步以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好。
平均化和简单化都是常见的分析错误,在一个固定的人群中取样,你会认为数据应该准确。实际上人是非常复杂的集合。固定的人群并不具备普适性,你不能告诉别人这群人的需求是适合大多数人的。
“灰色地带”就是世界的真实现象,滥用一个理论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内,引发的错误即使短时间看不到,它也真实的存在着,只是时机未到。
万事万物都是那么的复杂,我们需要面对事情也从未看起来那么简单。学习这套方法对于我个人的工作环境最大的帮助就是我必须抱着怀疑一切的精神,所谓的定律都是假如….然后….,可是谁来告诉我假如之外是什么?我要不要考虑假如之外呢?
结合我自己的经验,我们总结一下上面2个观点,放在工作和生活中体会:
做什么事情,都记得先问是什么条件,条件的判断是优秀设计师的先决条件
你不要相信会有完全独立的个体脱离集体而可以成功,单打独斗从来都是误区
你是联系中的一环,注意自己对别人的影响
不要妄想封闭自己,没有完全封闭的创意,你必须不停制造商业壁垒
不要轻易相信所谓大牛的话,正确的理论必须放在适用的范围之内
事情绝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对未知情况的警觉是你该具备的能力
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找一种平衡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妄想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