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随着国内碳市场进程的不断推进,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企业的管理者都越来越重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那么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计划究竟需要包括哪些内容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梳理梳理,它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明确报告边界
依据相关行业指南的要求确定报告边界,并尽可能描述在报告边界内从事的工业生产活动、主要产品、装机规模等一些技术性信息。推荐以厂区平面图或示意图的方式展示报告边界。
2、识别温室气体排放源
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运行情况识别温室气体排放源。监测计划中应提供一个清晰的列表注明企业内部的生产系统、排放单元、排放设备或生产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源的类型,必要时还应注明温室气体的种类。
3、选择核算公式
根据温室气体排放源,在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中查找对应的核算公式,确定需要监测和收集的活动水平数据及排放因子。
4、查阅数据收集及获取要求
指南中会针对每个具体的参数制定数据获取要求,实际的数据收集和监测工作需要和指南中的要求相符合。
5、制定数据管理计划
这部分内容是整个监测计划的核心部分。数据管理过程会涉及数据产生、记录、传递、汇总和报告等流程,每个流程中会涉及到数据记录、分析取样、统计汇总和排放量核算等具体工作内容。制定数据管理计划的目的就是让整个数据收集和上报工作有据可依,并让所有参与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告的人员了解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方法。
(1)首先需要明确这个参数的核算单位,最好和核算方法学中的单位保持一致,否则需要进行单位换算。
(2)需要提供信息的数据来源,如果是活动水平数据应注明数据计量方式及计量点,如果企业计划采用第三方数据,需要注明明确的出处。对于排放因子数据需要注明使用的是企业实际检测值、国家公布的默认值还是IPCC发布的默认排放因子数据。
(3)对计划执行的监测过程进行描述,要明确工作的负责人、数据收集的方法、存档时间和文件名称。如果应用的数据收集方法来源于具体的国际或国内标准,需要注明标准的编号和名称。
(4)注明数据收集的频率,例如数据收集的频率是日度、月度还是年度。
6、识别数据管理风险
为防范数据收集过程中存在的纰漏,企业需要尽可能的识别出可能出现的风险。一般来说数据管理的风险集中出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为因素:特指一些人为原因造成的数据错误。例如数据记录人员没有正确读取或记录计量表计的度数,导致最终的上报结果错误。
(2)设备因素:由于计量设备突发的失灵或损毁情况造成的计量不准确。例如表计显示器失灵、电子数据采集系统出现故障等。
(3)存档因素:在存档归档的过程中没能妥善管理。例如数据库丢失,原始记录损毁等情况。
7、制定质量控制方案
结合识别出的风险,企业应制定相应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案。根据经验,企业应首先针对高风险工作环节制定控制方案。对于发生几率极低且对数据质量影响微乎其微的风险可酌情忽略。下面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1)合理分工:对于操作人员的具体工作要求和职能都必须清晰明确的写入监测计划,对于每个职位的具体要求可以结合数据获取的要求反映到最终的监测计划中。
(2)设备管理:所有和温室气体核算相关的计量仪表(流量计、热能表、电能表、衡器等设备)应定期的进行调试和校准。监测计划中应注明计量设备在运行期内的最大允许误差、调试和校验频率、引用规程等信息。
(3)档案管理:用于温室气体上报的所有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等文件均需要统一放入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监测计划中需要注明数据存储的类型(电子文档还是纸质文档)、档案编号及保存时间等内容。
作为企业最为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管理文件,监测计划的内容必须要符合企业的实际运行和生产情况。如果发生任何改变,企业需要重新考量监测计划的适用性并酌情进行修改。同时,推荐企业有计划性的提高监测计划的质量,对数据获取方式和方法的改进可能性进行周期性的评估和修改,以便取得高质量的数据。
温馨提示
往
期
精
彩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精彩内容早知道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