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不再当吃瓜群众:用Token来重整社区

最近《黑天鹅》和《反脆弱》的作者纳西姆·塔勒布出了一本新书,叫《Skin in the Game》,翻译成中文我觉得可以叫《也出点血》或者《利益攸关》,意思就是别像个没事的人似的指手画脚,指导人干这干那,要是你说了一件事,就要也放点利益进去,或者也出点血出来,大家才能相信你。

Skin in the Game - 利益攸关

用到投资领域,就是发起募资的人需要自己也放一些自己的钱到基金里去。这样大家利益一致,而不是只顾着拿一些管理费。用到企业管理,就是提出战略的人要自己去做执行,执行出了问题就要走人,来避免提出战略的人夸夸其谈。用到区块链的共识领域,就是Proof of Stake,你得持有一些代币才能参与社区建设。再往深里说,就是要知行合一,光听一个人说没用,看他的行为,他愿意为什么付出代价,才能知道他到底对什么是真知,什么是假知。

吃瓜群众成就不了社区

目前的互联网领域很多的产品,都希望“用户产生内容”,也就是常说的“UGC”,同时用一些机器算法和人工推荐来达成内容的筛选和组织。这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一个非常大的突破,互联网带来了信息的平等化,人人都可以产生内容。但是对于内容的发现、筛选和组织却做的并不算太好。

典型如知乎(zhihu.com),这个知识问答社区,希望有人问出一些好玩的问题,有人回答,达成内容的产生,再有人点赞同或者反对,来达成内容的筛选。前半部分没问题,现在知乎上有特别多有价值的内容。但是对于内容的发现,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目前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发掘,而大部分问题的答案也只有早期或者大V的回答能够沉淀下来,后期或者一些精彩的答案都因为各种原因被埋没了。大V带来的内容会引发脑残粉的无脑支持,而围观看客看到非常多的点赞也会有从众效应,最后筛选出来的都是少数头部内容。究其原因,还是围观的看客们的吃瓜群众心态,反正点个赞成也不损失什么,所以点赞也就成了跟自己关系不大的无脑行为。

还有今日头条,号称“人工智能推荐算法不需要总编辑”,通过用户的观看行为来推荐新的内容。这种算法带来的后果就是看到的内容越来越符合自己的狭隘的三观,再也没有发现新的内容的机会。究其原因,是机器或者说算法并不能承担起建设社区的重任,社区只能由人来打造,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互相成长,互相学习的组织。

在这个以“机器推荐”和“礼节性叫好”为主流的互联网空间,充满着机器的冰冷和人性的虚情假意。只有通过“利益攸关”的行为,才能真正筛选出有效的内容和信息,把内容社区推向下一个高度。

用Token来让吃瓜群众成为利益共同体

所幸的是,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去中心化技术和以Token为代表的激励机制可以带来这种革新。

国外在讨论一种叫做Curation Markets(策展市场)的机制,在做这方面的尝试。核心思路是针对一个市场里面的内容,例如文章/帖子,音乐专辑,视频,书籍,甚至游戏道具,现实中的字画、房产……,都可以被这个市场里面的用户用自己的Token进行交易。每一次买入,都会将这个内容的价格推高,每一次的卖出,都会将这个内容的价格降低。那么所有Token的交易结果就是,哪些内容被最多的用户用Token下注,它的价格就会越高,它的价值也在一定意义上是最高的。

因为每一个Token都是有成本的,所以用户的下注会非常谨慎,因为这和他“利益攸关”(Skin in the game)。那么他就会希望下注的内容是真的为所有人喜欢的,而不仅仅是他自己的意见。这也暗合了以太坊的POS机制Casper的最核心理念。

而一旦用户在早期发现了优质内容,并且下注了,则随着优质内容被更多的人发现,价格一路上升,早期的投注者就可以在稍后卖出这部分token,获得收益。这就激励了更多的人有积极性去发现更多的有价值内容。

系统可以通过类似bancor的流动性机制,来为所有的内容提供token的流动性。这样,即使最早期的内容,也可以被买卖,而不用担心对手方的稀缺。

用Token来让每个人利益攸关,才能真正让社区成为一个有效的组织。去中心化技术怎样带来生产关系的变革?这就是一个案例。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606G19088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