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2025年3月19日一文中提到,在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的会议中,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发难,无端指责中国人工智能企业DeepSeek“不当运用”美国芯片。
同时,还对部分芯片出口供应商横加批评,称其向中国转售美国芯片,还大放厥词称这些行为破坏美国生活方式。
他威胁将出口管制纳入贸易协定,胁迫盟友选边站——要么拥抱“美国的自由价值观”,要么“出卖灵魂”,成为“伤害美国的帮凶”。
那么,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这番发言背后到底暴露了什么?中国方面又是如何反制的?
“芯片联盟”的裂痕:盟友离心与企业反噬
卢特尼克的表演背后,是美国“芯片联盟”的脆弱性日益暴露。
美国曾拉拢荷兰等国加入对华芯片管制,但政策执行中矛盾频发。
拜登主政时,美国多次向荷兰等盟友施压,强迫其配合美对华先进半导体“禁运令”。
荷兰预计刚就职的特朗普会延续这种施压,进一步限制阿斯麦向中国出口先进芯片制造设备,以阻碍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
这种利益冲突让所谓的“技术同盟”沦为空谈,各国在美方压力下选择“有限配合”,实则不愿为美国霸权牺牲自身经济利益。
此外,美国企业的反对声浪也是个问题。
英伟达等科技巨头多次警告,对华管制是“战略失误”。
上观新闻消息,英伟达CEO黄仁勋警告,美挑起芯片“争夺战”或致美科技业重大损失。
中国的反制与突围:从被动防御到主动破局
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中国以“反制+创新”双轨策略回应,打破了“芯片迷信”的神话。
海峡网消息,2024年12月23日,中国宣布加强对镓、锗、锑等半导体关键原材料实施出口管制,直接打击美国芯片制造产能。
同时,对石墨等材料执行更严苛审查,极大压缩美国企业操作空间。
这一系列“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反制举措,让美国不得不重新权衡单边制裁带来的后果,切实卡住了美国在相关领域的“命门”。
此外,美国的封锁反而激发了中国科技企业的创造力。
众多中国企业积极投身自主创新,在重重压力下不断实现技术突破。
可以看出,美国越是封锁,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步伐越快。
这些突破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进步,更是对“芯片霸权”逻辑的颠覆——科技竞争的核心在于系统创新,而非单一硬件优势。
由此,中国正重构自身技术逻辑,稳步迈向科技发展新征程。
美国的焦虑与困境:单边主义的末路狂奔
卢特尼克的“灵魂论”,折射出美国三大深层焦虑:
首先是技术优势的加速流失。
长久以来,美国凭借其在科技领域的卓越成就,在全球占据着领先地位。然而,如今这一优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次,经济制裁的反噬效应日益凸显。
美国长期以来频繁使用经济制裁这一手段,试图在国际经济和政治舞台上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以维护自身利益。
然而,这种做法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
经济制裁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对目标国家的经济造成冲击,但从长远来看,却促使被制裁国家积极寻求替代方案,推动本国产业的自主发展,降低对美国及其盟友经济体系的依赖。
最后,盟友体系的离心化趋势愈发明显。
美国构建的盟友体系曾是其在全球施展影响力的重要依托。
但如今,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其盟友们在诸多事务上与美国出现了分歧。
结语
卢特尼克妄图借“灵魂”之名束缚全球产业链,可历史会给出公正裁决,真正背离道义、“出卖灵魂”的,是那些为维护霸权,肆意践踏市场规则、破坏全球协作的美国政客。
美国热衷于构筑“小院高墙”,搞技术封锁与产业切割。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积极投身开放合作,携手东盟共同打造半导体产业链,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享数字发展红利,以实际行动重塑科技竞争逻辑。
芯片领域的博弈,究其实质,是两种截然不同发展模式的激烈碰撞。美国秉持零和博弈的霸权思维,而中国则坚守互利共赢的创新理念。
倘若美国依旧沉醉于“灵魂审判”的闹剧,无疑会在自我孤立中错失未来机遇。
反观中国,凭借自主创新和开放包容开辟出的发展之路,正为全球科技治理注入全新活力,带来更多可能。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美商务部长:卖给中国芯片是出卖灵魂胁迫他国附和对华政策,2025-03-19
观察者网:荷兰首相:特朗普会进一步限制阿斯麦对华出口,我们得自己说了算,2025-01-23
上观新闻:英伟达CEO:只有一个中国市场,对华“芯片战”对美企损害巨大,2023-05-25
海峡网:中国镓、锗、锑等出口管制已超一年,对美打击效果如何?2024-12-05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