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了一口苹果的人
——读《艾伦·图灵传》有感
在看完电影《模仿游戏》后,我才知道原来人类历史上还有一位如此伟大的巨人被我忽视了这么多年!于是我马上读起了《艾伦·图灵传——如迷的解谜者》,进一步了解图灵先生的生平事迹。在读完这本传记后,我对图灵先生有了全新的认识。
艾伦·图灵是英国的伟大的数学家。不过,我认为大多数资料、文献对图灵的标签——数学家,并不全面。之所以称之为数学家,我想是因为他最早的成就是在数学领域,毕竟年仅20岁就荣获英国著名的史密斯数学奖的人,并没有几个,在数学领域,他是天才,这点毫无疑问。但同时,他在其他领域也是天才,就比如在他自己开创的计算机领域,他是当之无愧的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所以我认为仅用数学家来称呼图灵先生,是不准确的。
他不仅是数学家,更是二战时期的幕后救世主;他不仅是救世主,更是引领人类飞跃的科学家。是他,帮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他解密的军情线索帮助同盟国至少提前两年击败了法西斯主义。是他,开创了人工智能领域。他一生都在思考什么是思考,并尝试与机器对话,赋予机器正常人的情感、思维。1950年他发表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提出著名的“图灵测试”,至今仍是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依据。六年后,他又发表了《机器能够思维吗?》,标志人工智能进入研制阶段。
在传记中,作者介绍了图灵从小到大都不是一个合群的人。他用了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与人合作,当然,也许他根本没有也不需要去学习跟人合作的技能,就比如在青年时期他曾和如今公认的计算机科学创始人之一冯·诺依曼一起工作,但是在毕业后他却谢绝了与冯·诺依曼合作的机会,他给出的理由是:这些教授只关心自己的研究,而我要做的跟他们不一样。纵观其一生,极少与人沟通,无论是谁,而理由也大致相似——想法不同。虽然这点现在看来是他的一个缺点,不值得我们学习,但却很难说这是好还是不好,因为世界上的许多奇思妙想就是在这种不沟通中产生的,同时思想火花的碰撞也会结合处很多不一样的成果。但无论如何,缺乏沟通这点丝毫也没有阻拦他成为伟人的脚步,就像他7岁还分不清左右17年后却发明了现代计算机模型,这并不冲突。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或许很多人都觉得图灵是一个“天才怪人”,这都跟他的“不拘小节”有关。他从小不修边幅,性格强硬,不合群不爱与人沟通,只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女生靠近他,而在他看来,靠近男生仿佛更省时省力,又或许其他原因,总之他总是爱和男生走在一起。而他最早之所以专心研究数学领域,也是因为他最好的朋友克里斯多夫在数学领域造诣很高,只有学好数学才能和克里斯多夫进入同一所大学。虽然最后没能如愿,克里斯多夫突发疾病去世,但是这段共同的学习时光这也为他日后的计算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
究其生平,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我认为首先是责任感,他能够在国家甚至世界人民陷于水生火热之中时挺身而出,承担破解法西斯密码的重任,这就是一种为正义献身的责任感。其次是勇敢和自信,正是他的勇敢和自信让他坚定自己的研究,最终做出了一番成就。最后是创新意识,他能够综合运用自己的数学、逻辑知识,创造出新的知识,本身就是一种极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引用诺贝尔的一篇小诗作为结尾:
“你说我是个迷,其实我们都是迷,
在痛苦中开始,在折磨中结束。
被卑微的事物拖向死亡,
把崇高的理想,背负到诸天之上。”
艾伦·图灵其实离我们并不远,他自杀时咬了一口的苹果,就刻在我们许多人的手机背面。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