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询盘,没想到竟然在短短83天内签下了50万元的大单。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位来自东南亚的客户,是主动找上门的。
从一则询盘开始的信任接力
我是江西昊瑞科技的销售 Viola,不久前,我们收到了一封来自东南亚医疗用品企业的询盘。客户在中国制造网发出明确需求:急需符合EN13795标准的医用无纺布供应商。
恰好,这与我们刚通过欧盟认证的新产线高度匹配。我们第一时间提交了定制技术方案,客户通过平台店铺,直接查看了我们的出口资质、生产视频和第三方检测报告。
信任,在“看见”的那一刻悄然建立。
客户有顾虑,我们逐一响应
和很多首次接触的客户一样,他们也有不少顾虑。但我们做了三件事,让他们放心:
担心透气性不够?
——我们设计了“三明治结构”,透气性提升了40%;
担心供货不稳?
——我们开放产能数据,用智能排产系统保障每月50吨稳定交付;
担心原料价格?
——我们承诺:若原材料价格波动超过5%,差价由双方按比例分担。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网的“在线验厂”功能,让客户在尚未实地考察前,就通过360°VR全景“走进”了我们的智能化车间,这为后续快速推进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最终,签下这笔50万元订单,比我们以往的平均转化周期整整提前了四个月。而这笔订单的背后,其实是我们在无纺布领域十年深耕打磨的结果。
把新客户当老朋友对待,是我们的底层逻辑
很多人问我:你们家老客户为什么愿意反复下单?
答案其实不复杂。
我们会为每位客户建档,主动提醒更替产品周期;
我们的工程师经常深入客户现场,仅去年一年,就帮助解决了217项实际问题;
我们甚至邀请客户共同参与新材料研发——去年推出的抗菌无纺布,就是我们和5家客户一起联合研发的成果。
这次签约的新客户,也正是在这样的服务标准中,感受到了我们的“底色”,这或许正是他们放弃原有供应商选择我们的关键。数据显示,我们的老客户复购率连续三年保持在68%以上。通过中国制造网获得的客户线索,成单转化率比传统渠道高出19%。
除了技术和服务,我们还主动展示了中国制造网认证的"供应商"标识及平台沉淀的87条客户评价,客户说:“看得见的认可,比说得再多都有说服力。”
打开新兴市场,我们选择“预判先手”
在东南亚新兴市场,我们正在实践"双轮驱动"战略:第一,本地化适配:针对热带气候开发的高透气性无纺布,在越南市场测试阶段即获得批量订单;第二,数字化快反:通过MES系统实现"72小时打样-15天量产",比传统模式提速3倍。去年第四季度,我们提前布局可降解无纺布产线,目前已有3家欧洲环保品牌正在试样。这种"技术预研+柔性生产"的模式,让我们在新兴市场的客户获取成本降低42%。
对我们来说,一笔订单的背后,不只是产品交付,而是信任的传递。未来,我们依然只做这一件事:为客户,先解题。
就像客户在签约时说的那句:“你们不是来‘卖产品’的,而是来‘解问题’的。”——这,是我们听过最好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