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怎么看智能制造国产化?

编者按

在智能制造推进过程中,产品创新、产业模式创新重要还是制造技术创新重要?智能制造国产化过程中存在着什么样的矛盾?国产化问题解决了,中国工人会不会依然面临失业的风险?本期邀请《中国制造2025》主要执笔人之一的屈贤明教授予以解答。

本期专家:屈贤明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机械科学研究院总院原副院长。长期从事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中国制造2025》主要执笔人。

Q1.今年五月份,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指出下一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提出智能制造将是主攻方向,有评论说下一阶段最重要的风口在“智能制造”,对于这种热潮您怎么看?

智能制造热总的来说是好事,我并不担心热过头带来的副作用,只要做好提醒和指导的工作就可以。智能制造热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有需求,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思考如何取得突破时,会发现追求智能制造是一条新路,所以企业会重视智能制造。当然企业应该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不一定要追求所有新的热点,例如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距离企业的应用层面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大型企业可以去开拓新领域,小型企业应该适当关注,而不必投入过多的资源,一切应以企业自己的需求为出发点。但是跟风热潮也是一个社会的普遍现象,很难避免,只能做好引导工作。

Q2.智能制造的热,会不会让工业强基冷的问题更加凸显?

工业强基作为智能制造重要的一环,非常重要,同时工业强基冷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智能制造热这个趋势短期内改变不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加大力度推进一些措施去解决工业强基冷的问题。例如我们现在正在研究集成电路与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问题,也加强了宣传,有了很多不错的成果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总体来说工业强基还是比较冷,需要引起重视。

Q3.发达国家制造业走了一条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道路,中国现在所处环境不同,发展制造业的路径也不同,中国工程院提出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步走的战略,这三种范式是相互交叉、融合、并行的,您怎么看这个三步走战略?

之所以提出这个三步走的战略,就是因为符合国情。我在与同济大学的陈明教授交流过程中也就此达成了共识,德国4.0非常适合德国国情,中国不一定全都照做,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因为我们在管理、装备、工匠精神等方面的基础不如德国。但同时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目前国际上在互联网应用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和美国是走在世界最前端的。结合我们的发展阶段,融合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多种元素,中国工程院提出了符合国情的三步走战略。要利用后发优势,利用最新成果解决过去自动化、数字化阶段未解决的问题。前期我们也召开了多次会议研讨这个问题,现在业界也已经普遍认可这三个步骤。

Q4.在智能制造推进过程中,产品创新、产业模式创新重要还是制造技术创新重要?

智能制造需要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智能制造重要的一部分,但产品创新不一定完全属于智能制造的范畴。制造技术创新需要解决关键技术,实现零部件装备创新。产业模式创新不能强求,过去的模式为垂直买卖,直接销售产品,现在的模式转变为既要卖产品也要卖服务。例如家具等产业,过去卖同样的款式,现在可根据户型提出意见,甚至业主自己设计,转变为大批量个性化定制新模式。是因为互联网、远程运维设备、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新物流和生产力技术等一些智能技术的发展,才出现新模式。总体来说,制造技术创新是产品创新和产业模式创新的基础,先打好基础才有产品、模式、生产过程的创新。

Q5.中国发展智能制造的另一个重大战略选择是:用自主化的国产智能制造装备和软件来武装中国的数字化工厂,您觉得目前智能制造国产化过程中存在着什么样的矛盾?该如何解决?

现在主要面临一些用户的问题,中国企业在某些情况下倾向于使用外国的产品,即便有毛病也不说,但却带着放大镜看我们国产的产品。对进口宽容,对国产苛刻。我们不使用国产产品,国内市场就没有活力,只会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外国机器上岗了,中国工人下岗”的悲剧要缓解这一现象,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产品软件,同时也要提倡对国产产品的宽容。其实国产产品价格相对便宜,维护成本也相对可控,而进口产品的维护成本在1000~3000美元/小时,按照工时12-13小时/天,算下来成本非常高。对于企业而言,使用能够满足质量工艺等需求的国产产品来降低成本,也未尝不可。

Q6.您提到了“三国、六化、一核心”,大数据在智能制造中成为一个核心,在您看来,当前大数据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情况怎么样?大数据应用面临的瓶颈在哪里?未来需要进一步发掘的价值点又在哪里呢?

大数据在我们国家刚刚开始,大致上处于营造概念阶段,真正大数据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比较少。大数据应用的瓶颈主要在于数据处理方法。去年我到日本访问时了解到,他们企业积累的数据并不直接上传到数据中心,而是先经过边缘计算再上传。通过传感器数据自动采集、数据挖掘、决策、人工智能数据学习等几个阶段后再投入应用。大数据应用的领域很广,对工业的价值点主要在于工艺优化,例如使用大数据指导炼钢,优化工艺流程等。

Q7.对于企业而言,推行智能制造的核心需求点在哪里?

主要有两类核心需求。第一类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企业主要目标解决招工难、用工贵问题。这些地区的企业关注成本,工人流动很快,工匠精神无法体现。第二类是像包头这种军工、钢厂、化工地区,当地用工虽贵但招工不难,最关注产品质量,环境污染问题。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也都存在着各自个性化的问题,都有待解决。

Q8.未来国产化问题解决了,中国工人会不会依然面临技术挑战和失业的风险,目前从政策或者实践层面有没有什么应对办法?

有调研报告指出,底特律在推行智能化过程中,就业率反而增加了,我对此持怀疑态度。依我看来,智能化的过程虽然会出现新的产业链,新的岗位,例如机器人的设计、维修、编程等等,但是由于制造业的市场容量等问题,智能化的过程不可避免会对就业产生影响。现在也各方面已经在积极准备应对办法,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智能化产业链相关的各种课程,培育为整个产业链服务的新型人才。

(屈贤明教授参加9月23日上午2017浦江创新论坛产业分论坛3——物联网与全球制造。在会议期间,接受了上海软件中心纪婷婷和诸纪的专访。)

作者简介

纪婷婷,硕士,上海软件中心平台服务部副部长,上海市软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运营负责人,大数据观测站项目负责人。

诸纪,上海软件中心平台运营服务工程师,面向信息服务、金融、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完成数据技术转化项目10余项。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71214G0WNCZ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